 |
姓名:陈一诺 学校:宁波外国语学校 最喜欢的一句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
此次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初选,监考老师们在大致看了各组别的题目后,发出了一致感叹:高中组的题真难,很考验学生学古诗词的广度和深度。就在这“真难”的竞争中,陈一诺取得了高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对古诗词的爱好,受父亲的影响极深。父亲是一名民警,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感兴趣。”陈一诺说,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的语文成绩一般,父亲就想通过古诗词提升儿子的语文水平。 于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整整4年时间,每个上学日的早晨,父亲都带着儿子步行上学,一边走一边教儿子背古诗。大概二三十分钟的路程,就在父子俩的诗词对话中慢慢过去。 日复一日,陈一诺吸收着古诗词的营养。他的课外阅读也越来越丰富,人物传记、经典小说是他比较喜欢的阅读内容。“当我看过《王阳明传》《曾国藩传》《苏东坡传》后,对他们诗文的理解也就更深一步了。另外,看着他们起起伏伏的人生,仿佛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增加了。” 在语文老师潘李眼中,陈一诺是个阅读广泛、尤喜古文、且吸收特别好的学生,他的语文学习不用老师操心,测试总是位居年级第一。学习累了的时候,他还会用校园里的钢琴弹奏一曲。 陈一诺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也令潘老师印象深刻。“他从小学开始读《红楼梦》,到现在已经读了10多遍,无论书中的什么情景拿出来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达到这个水平,很不容易的。” 据了解,这同样受了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每年都会把《红楼梦》拿出来翻一翻,于是他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有时候,父子俩还会交流书中内容。 陈一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当同龄人在周末老早用上智能手机的时候,他用的一直是“老年机”,只有通话和短信功能。这也是父亲的要求,平时不玩手机,自然也就多了看书的时间。“以前,也和父亲吵过,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好了。”不过,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会把IPAD给儿子,那是陈一诺可以遨游网络的时间。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