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诗词雅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诗会友 如切如磋

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复赛
在杭州湾收官

比赛纪念品成了选手们的发带。
签到处排起长队。
复赛圆满落幕。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相聚雅会,如切如磋。6月4日,来自我市各地的388名中小学生相聚一堂,参加“诗汇三江·博雅少年”2023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复赛,共享诗词盛宴。

    本次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都市报系(现代金报)、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联合承办,科大讯飞提供技术支持。复赛场地在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

    此次复赛,除了上机答题和小组竞答,还有茶艺、太极等传统文化项目体验和诗词雅会分享会等丰富内容,对诗词达人们来说,这不仅是高手之间的“过招”,更是以诗会友、互相交流的一个机会。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林桦/文

    张培坚/摄

    选手们盛装前来 意气风发

    “今天什么都不做,好好享受诗词之趣,品味诗词之美。”“今天不仅是来参赛,还想结识更多诗词爱好者。”6月4日上午8点,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的签到处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参赛选手们这样分享自己的心情。

    古人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记者发现,不少钟情传统文化的选手“盛装”而来,汉服、唐装、马面裙、旗袍……从衣冠到配饰,无不展现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之美,也足以看出对本次活动的重视。他们或化身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郎,或化身裙袂飘飘的温婉女子,行走其间,与历史邂逅。

    为了让选手们沉浸式体验诗词之美,比赛承办方也非常用心:签到台的笔墨纸砚尽显书香之气;签名墙上,选手们可以亲手挂上写有自己喜爱诗句的书签;作为比赛纪念品,印有“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等字样的丝带人手一条,选手们把它或系在头发上,或挂在脖子上,随风飘扬中,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

    “既然是诗词雅会,自然要穿得‘雅’一点。”现场,一对身穿唐装、头插银色发簪的双胞胎姐妹迈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而来,尤为抢眼。她们是慈溪范市初级中学的初一学生,姐姐叫杨贝贝,妹妹叫杨乐乐。虽然穿着相同,但姐妹俩喜欢的诗词风格颇不一样,“我喜欢婉约派诗词,尤其是李清照的,但我姐更喜欢豪放派的。当然我们都很喜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爱国诗词。”妹妹杨乐乐说。

    在低年段签到组,一位身着汉服的小选手也很显眼。她就是唯一入选复赛的一年级选手王旖婳。当天,她在妈妈和外婆的陪同下来参赛。这位“诗词小达人”虽然还不到七周岁,但已读完了四大名著。据外婆介绍,小小年纪的王旖婳记忆力特别好,对《水浒传》中108将如数家珍,能将每个人的名字和绰号一一对应,《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也难不倒她。这次比赛,虽然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信心十足。

    签到现场,除了家长陪同过来的,还有区(县、市)教育局组团过来的。在签到台合影板前,象山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刘素艳正在为选手们拍照,“象山这次共有30名选手进入复选,对于没有家长接送的学生,我们统一包车过来。除了我,各位选手所在的学校也都有一名带队老师前来。”刘素艳告诉记者,学校、家长都很重视这次复选,有些学校老师帮学生整理了诗词材料,有些家长带孩子提前一天住在杭州湾,希望孩子以更饱满的精神参加这场诗词盛宴。

    收集“备赛秘籍”,组队攻克知识盲区

    今年4月,“诗汇三江·博雅少年”2023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正式启动。全市共有近两千名中小学生参加初选,434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复赛。

    象山县丹城第四小学506班的学生王俊焱在初赛时获得了小学高段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这让他信心倍增。为这次复选,他和妈妈一起整理了厚厚一叠“备赛秘籍”,希望能顺利“通关”,进入决赛。“比赛结果倒也不是很重要,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的文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王俊焱妈妈说。

    抱有这一想法的选手很多。慈溪市慈中书院高二学生万彦吟表示,初赛结束后,她针对自己在比赛中出现的“知识盲区”开展了全面复习,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库,“我觉得这场比赛正好可以检验自己现阶段的诗词储备量。”万同学还说,她有个同班同学也进入了复赛,所以她俩经常会一起复习。“因为有了初赛的经验,知道考试会考哪一类的题目,所以在准备上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记者从比赛组委会了解到,尽管眼下正是紧张的期末备考时期,但当天前来杭州湾参加复赛的选手有388位,从中也可以感受到选手们对经典诗词满满的爱。

    据介绍,复选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段组、小学低段组4个组别。上机答题时间25分钟,共51道题,每位选手上机答题成绩由基础分和附加分组成。小组竞答环节,答对一题加3分,答错一题扣3分。最终根据总分选出每个组别的前30名,共120名选手将进入决赛。

    临近9点,选手开始进入考场,准备上机答题。

    现场,记者看到题目并不简单,有考诗词典故的,有考古诗词知识面的,不一而足。如,“辛弃疾词‘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是晏几道的名句,其中‘替人垂泪’化用的是哪位唐人的作品?”。

    高中组的陈可欣是该组别第一个完成上机考的学生,她就读于宁波市正始中学。说到考试感受,她坦言“比较悬,不好说”,“特别是多选题,不知道自己是多选了还是少选了,难度比初赛要高一些。”

    宁波外事学校高二学生王恩豆豆身着一套青花瓷花纹的旗袍,手摇扇子走出考场,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神采。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机考时碰到了一道关于霍去病的题,正好我非常喜欢霍去病,感觉自己挺幸运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