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享会上的抢答。 |
 |
把书签挂上签名墙。 |
 |
选手签到,在书签上写下自己喜爱的诗句。 |
 |
选手们踊跃抢答。 |
 |
选手们进行上机答题。 |
 |
选手们体验制作香囊。 |
 |
张悦与选手们畅谈经典诗词。 |
竞答环节很刺激 拼知识还“拼手速” 比上机考更紧张刺激的是小组竞答环节。根据比赛规则,答错一题要扣3分,因此,选手们既要拼手速,但又不能太鲁莽。 记者看到,抢答环节开始后,选手们聚精会神,一听到“请抢答”的指令,便立刻举起手中的号码牌。为保证公平,举牌过程有摄像记录,在肉眼无法辨别快慢的情况下,监考老师会通过慢动作回放的方式分辨谁最先举牌。 多轮交锋展现出了选手们惊人的诗词储备量。“这让我们在感受中国诗词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有监考老师感慨地说。 有选手为竞答环节还提前练了练“手速”。在候场区,宁波前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503班学生颜曦告诉记者:“我之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诗词大赛,就有抢答环节,已经有了些经验。这次比赛前,妈妈又在家里陪我练习举手抢答,练手速。我相信,只要是我会的题目,一定能抢答到。” 和大多数学生“拼手速”相比,宁波市孙文英小学气象路校区三年级的钟昕妍则表现得特别淡定,她的比赛策略是,“我上机考发挥得很好,抢答环节风险和机遇并存,有可能加分也有可能扣分,所以我决定不参与抢答,至少能保证不失分。” 诗意地栖居 让诗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两轮比赛过后,选手们参加了别开生面的体验课,有茶艺、太极、陶艺、香囊制作、扎染等体验项目。大家学习以茶待客的礼仪、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太极招式、感受陶艺乐趣、学习传统香囊的制作方法,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下午,在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的小剧场内,一场由慈溪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小朋友带来的群舞拉开了诗词雅会分享会的序幕。 天籁般的童声演唱、富有激情的朗诵、悠扬的丝竹乐器独奏、流畅豪迈的书法、婉转动听的黄梅戏……选手们用自己的才艺表达着心中对诗词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精彩演出赢得了在场家长和老师们的满堂彩。 分享会上,宁波市效实中学副校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悦点评了初赛和复赛中选手们的表现,与选手们畅谈经典诗词。“诗词的舞台不应该只搭建在某一天,它应该是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张悦分享了她孩提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才4岁,和外公一起去天童寺,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我至今还记得,在我走不动路的时候,外公用充满宁波乡音的语言跟我说,‘阿囡,我跟你讲个故事。有个诗人来宁波的时候,也去了天童寺,走的就是这条山路。由此,他创作了一首诗。’”张悦模仿着当时外公的语气,背诵了那首诗,“‘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位诗人就是王安石,他用诗词记录了宁波天童寺,也温暖了我的童年岁月。” 诗词是多么美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感受到清幽之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是禅悦之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又是悲壮之美。“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希望大家能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张悦带现场观众重温了古诗词的魅力,现场掌声雷动。 复选圆满落幕,选手和家长们意犹未尽,他们表示,在分享嘉宾的娓娓道来中感受到了诗意灵魂,在传统文化体验中感受到了生活情趣,希望主办方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