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课本剧表演中践行表现性评价

这所学校9年坚持推进评价改革

同学们在演课本剧《空城计》。
课本剧演出现场。

    6月5日,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张优群收到了家长的信息,说自家孩子不知怎么回事,最近“迷”于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还会主动去查一些史料,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这种反馈,该校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自“课本剧演绎”活动开展以来,常有家长和老师分享孩子的“反常”行为。

    其实,这也是该校在多年来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学生期末学业评价研究基础上的再一次新尝试,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创造类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凸显出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杨桦

    演绎四大名著经典片段

    每个学生身兼多“职”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集合了四大名著的经典片段。学生们在课堂中,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机灵聪明的石猴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但光是“认识”和“感受”还远远不够,该校语文老师们想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更好地去领略文学名著的魅力。“三月份的时候,语文老师们在各自所带的班级里布置了一份作业,就是让学生选取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课本剧的演绎。”张优群老师介绍。

    接到这个作业,学生们热情高涨,自由分成了几个小组,人人参与其中。有的小组选择了课本中的内容,有的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片段。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协商沟通,根据角色与“演员”的适配度及“演员”的表演能力来分配角色,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分工。

    “小组成员每个人都会承担一部分的工作。比如在对《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编演中,同学A要查找春秋时代的历史资料;同学B要对同学A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删去与课本剧排演无关的资料后再进行分类整合;同学C则根据同学B的资料设计剧本;同学D负责准备服装、道具;同学E负责撰写‘活动计划表’,并负责组织讨论与排演。”张优群介绍。

    小朋友们十分入戏 对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每个小组都对人物和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们的演绎,课文中的人物生动地走到了大家眼前,或机智,或勇武,或凛然,或懦弱……其他学生也在观看表演中真切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绘的精彩。

    504班学生周沁心饰演的是“唐僧”一角,这次的“演戏”经历让她对唐僧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说实话,以前我不喜欢唐僧的性格与为人。他懦弱、顽固、不辨是非,明知自己能力不够,却不肯信任有能力的孙悟空,甚至为了妖怪冤枉自己忠诚的徒弟。”

    周沁心说,演了这个人物后,她发现唐僧作为出家为僧的凡人,纵然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却以慈悲为怀,愿意用真诚的心相信世间万物都是美好的。“即使眼前之人有99.9%的可能是恶,唐僧也会记住那0.1%的善,并给予所有人无私的帮助。这样善良的性格值得学习。”

    还有的学生在课本剧《空城计》片段中饰演了诸葛亮后,更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是课文里描述的诸葛亮的样子,也是我对诸葛亮的印象。”504班龙旻瑱作为诸葛亮的扮演者,说起来滔滔不绝,“诸葛亮在战火缭绕间依旧气定神闲,他的神机妙算也在坊间广为流传。这次演出让我更加全面地融进了故事,感知到人物的心境。”

    怎么打分? 学生们自己说了算

    在完成课本剧表演这一作业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了表达、协商、合作等多项能力,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那么,评价量表怎么做呢?这是“非纸笔”评价的最大难题。

    “这是一种表现性评价,不能随便给孩子们赋分或者打个等级就解决了,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老师们经过商议,一致决定让学生来担任这次评价活动的“考官”。

    老师们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制定评分规则的“恳谈会”,大家可以各自提出认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我觉得演技很重要,这决定了能否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能不能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一些创意性的表达很重要。”

    “这是一场团队合作,所以分工是否合理、每个成员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也应该成为打分的重要一项。”

    “团队中有吵过架的、没有心平气和地讨论的,都得扣分,这说明成员之间没有沟通顺畅。”

    ……

    最后,老师们把所有学生的意见进行了整合,理出了理解课文自主创作、剧本展示演绎人物、团队协作有效排练这三个打分的维度,再在每个维度内设置了三个等级区间,这便是集合了学生想法而生成的“指挥棒”。“我们以每个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当评委,严格按照评价量表,为每个课本剧打分。相信这样评选出来的成绩是最令人信服的,也是最能促进大家往更好的方向成长的。”

    历经9年实践

    表现性评价已自成一派

    据悉,这场课本剧表演活动是该校践行“表现性评价”探索的一个缩影。作为浙江省评价改革试点区的试点学校,自2014年开始,镇明中心小学已经历经了9年的实践,每个学科都有了系统的表现性评价方案。

    副校长杨宏介绍,语文、英语等科目在每学期都会设置类似“课本剧演绎”的表现性任务;音体美这类课程重在过程表现,每学期会通过“经历+作品”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评定。此外,学校还经常会开展跨学科的“微项目”式评价活动,比如在科学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们需要了解小鸟的习性和生活的必要环境,在校园里给小鸟安家;在“带着弟弟妹妹游校园”活动中,学生们要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并合理制定出一张“游学”项目时间安排表。

    “每一次的表现性任务,我们都主张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赋分。通过评价,孩子们能看见自己的成长,看到别人的优点,更能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杨宏表示,聚焦学生的自由生长和自我价值实现,始终是学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石,“学校推进表现性评价,就是要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和反馈作用,真正用科学的评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制订评价量规的一个范例

    胡苗坤(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表现性评价越来越被老师们认可和接受,成为纸笔测试的有效补充。但是,表现性评价的评价量规如何制订?评价过程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评价结果如何让所有参与者认可?镇明中心小学的这次活动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这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镇明中心小学以主题式、项目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让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评价,实现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真应用、真收获,达成了素养的养成和品质的培育。

    其次,体现了“评价即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篇目和喜欢的角色,通过沉浸式的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魅力和人生选择的同时,更深入体味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同时,生生之间的互评过程既是基于共识的客观公正评价,又在相互评价中明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评价的过程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

    最后,实现了学教评一致性。整个活动过程由师生共同协商提炼出三个评价维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指导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实现了“学-教-评”的一致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