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我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毕业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该如何平衡这种落差?”……面对精神矍铄的长者们,宁波财经学院一群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6月5日,宁波财经学院师生们将课堂搬到了国际退休村。毕业生代表与睿智长者、思政老师、青年博士和部分学弟学妹们围坐一堂,体悟生命真谛,共话使命担当。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何真真 “面对人生的交叉路口,是升学,还是就业?我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毕业生马凯雯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89岁高龄的姜连娜回答了马凯雯的提问。 “我这一辈子就是红色工程师。高中毕业,服从国家需要,将第一志愿更改为坦克发动机专业,后来到宁波动力机厂,我放弃更好的工作岗位,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潜心攻坚克难,成功改造完成了宁波动力机厂的三台柴油机。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无怨无悔。”姜奶奶鼓励毕业生们在今后选择工作的时候,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所在的地方,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 “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大学生步入社会该如何平衡这种落差呢?” 谈到这个话题,“50后”长者缪建民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当时去浙江炼油厂工作,理想很美好,想象着自己是一个头戴铝盔走天涯的石油工人,可现实却是一个住在毛竹棚里面,走泥地路,自己抬水喝的一个学徒工。” “四个字——‘实事求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点滴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为日后做准备。”缪建民从工人,到法律顾问,最后还当上了宁波镇海炼化公司的副主任政工师。“人生过程中理想要不断调整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缪建民说。 “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现状才可以更好地为理想服务。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工作去沉淀自己,选取一个就近目标去完成,一步步提高自己。”听完缪爷爷的分享,毕业生蒋俊茅塞顿开。 “能够立大志,做大事,能够矢志不渝,能够持之以恒”“所有同学既要有功成不必有我的胸怀境界,同时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思政课接近尾声,现场长者和老师们纷纷寄语毕业生,希望他们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