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财学子组成“00后理论宣讲团”。 |
|
宁波财经学院象山校区 |
省内招生代码:0074 在宁波财经学院,有多少种方式帮助学生成就未来?答案是,无数种。 从最早的翻转课堂到数智课堂,宁波财经学院的教学模式应势而生,随才成就,体现了财经类院校不拘一格的开放包容、求真务实。 如今,宁波财经学院持续推进大学生“助飞”计划:打破横向行政分班,组建大一至大四纵向“卷轴式”的学业成长班;每班配备导师或者导师团队,学业导师把优质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同时,活跃和激发学生在第二课堂上的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并推出卓越人才成长激励计划……这是学校一以贯之“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该校通过“全员化覆盖、项目化育人、精品化推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举措。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任旭东 三个人的忙碌 眼下,王永耀来不及沉浸在与毕业学长分别的伤感中。他在学业导师漆菁夫的指导下,带着大二、大三学生组队备战打比赛。 王永耀,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获得包括美国MUSE设计奖金奖、IAI全球设计奖铜奖等国际大奖在内的省级以上赛事奖项20多项,申请专利10项,发表论文12篇。 “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在学业成长班跟着导师、由学长学姐带队一场场比赛打出来的。接力棒传到我手上,我要带学弟学妹做项目了。”王永耀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张旭辰,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刚刚完成与人文学院联合开发的3D博物馆项目,又马不停蹄投入到金融与信息学院副教授蒋雄飞博士的项目中。 “3D博物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导师和博物馆合作时发现的需求。为了提升公众与文物互动的体验感,博物馆想开发这个项目,我们师生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完成。”张旭辰说,导师的课题项目大多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真题真做,这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到暑假,正是最忙的时候。下农田,看设备,调试安装水肥一体机,学生愿意跟着的,我带他们一起去。”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张育斌,是农田建设领域的专家。 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导师,他的学业成长班有40多个学生,横跨大一到大四。张育斌的课堂不光在校园,不光有课件,还在田间地头,还有一个个“实打实”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 两个课堂的融合 这是宁波财经学院大学生“助飞”计划实施以来,每天在校园发生的真实场景。 学业导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课题、项目和校外资源,还要把“老师的资源”变成“学生的成长”;学生要做的不光是课堂与食堂间的“两点一线”,还要参与到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在内的“第二课堂”上来。 为了达到导师与学生的双向提升,宁波财经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助飞”计划的实施。学校2021年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完善了学业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体系,实施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动态管理,同时对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出台认定办法,加以指导。2022年,全校共创建学业成长班630个,覆盖21341名本科及专科学生,新老接替,有序进行。 对于学生,宁波财经学院推出“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共计10个大类29个小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团工作”“国(境)内外交流”“生活能力”“劳动实践”等,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五级制”考核。导师须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面向学生参与全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发展综合素质。 导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化,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双引擎”。 “第一课堂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第二课堂’是指帮助学生拓展能力,获取经验、有助于专业提升等校内外平台与资源。”宁波财经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课堂是基础,是关键;第二课堂是拓展,是提升;两个课堂不可偏废其一。 “大学四年,每个阶段发展目标不一样:大一夯实基础知识,了解所学专业;大二学习专业技能,参与实践锻炼;大三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大四明确就业意向,实现就业创业。”该负责人说。 师生的双向奔赴 长期以来,宁波财经学院在第一课堂上累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选树了一批校“星级”教学优师和名师教学团队,在2022-2023年间连续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其中李红教师团队还获得全国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打造了一批优质金课,获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8127门。 学校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视觉传达设计,这组数据的表现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堪称惊艳;学校还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分别为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动画、金融工程、文化产业管理、工业设计、电子商务。 为满足部分学业优异的学生在知识拓展和创新实践中的更高要求,学校通过校企联合、跨院合作、多专业协同等形式组建微专业班、创新实验班、专业特色班。导师或教学团队依托创新项目、创业实践、科研攻关等“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载体,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培养,设立卓越学分认证体系和荣誉学士学位授予激励机制,实现复合型、双创型卓越人才培养。 毕业季,导师张育斌欣喜的是,自己带的多名学生考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还有一个毕业生要创业,准备开公司做智能灌溉、农机设备这一行,“有的自己找到工作,还有的长期跟着我做项目,懂业务、上手快。农业、水利部门要人,我就推荐过去了。”张育斌说。 马上大四,王永耀和张旭辰早已有了目标。王永耀准备开家设计公司,张旭辰手里握着多个赛事奖项和科创成果,不愁就业,但仍想在考研深造的道路上搏一搏。 年轻的蒋雄飞博士刚刚送走去澳门读研的毕业生,他又开始带学生团队,把自己的论文落地转化为科创项目…… 在宁波财经学院,记者看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如果你想飞得更高,导师蹲下来给你一个起飞的支点;如果你想看得更远,导师带你攀登科研的高峰;如果你想走得更稳,导师带你在社会实践中看到广阔天地。 宁波财经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0574-88052238、0574-88052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