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雏鹰初鸣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美的女孩
镇海区中心学校205班
蔺怡然(证号2312148)
指导老师 郭平锡
爱笑的眼睛
鄞州新蓝青学校205班
楼雨鑫(证号2304119)
指导老师 胡婕
仰望
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403班
许家铭(证号2305038)
指导老师 陈怡

    幽默的陆老师

    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晖校区604班

    余轩轩(证号2309489)

    指导老师 陆青春

    陆老师是曾经教了我三年的语文老师。

    他的脸上时常带着亲切的笑容。一张鹅蛋型的脸,头发稀稀疏疏的,像秋天的草一样。陆老师经常拿头发开玩笑:“想当年,我可是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都怪你们太调皮让我操心了,头发才所剩无几。”我们一听都笑成了一团,老师也不禁哈哈笑起来。

    一次语文课,因为已经临近中午,许多同学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好像一堆软绵绵的洋娃娃,根本直不起腰来,注意力极度不集中。陆老师看到这些情景,皱了皱眉,但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突然大喊一声:坐直了!而是用眼神扫视了一下那些同学,停顿了片刻,微笑着说:“咦?某些人今天怎么了?魂飞出去了?这可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哦!”全班同学哈哈大笑,那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刻把身子挺直。

    还有一次,陆老师穿了一件白衬衫,下课了,一位同学不小心把钢笔扔了出去,笔在飞的过程中不忘给陆老师留点纪念,墨水溅了陆老师一身。黑墨水在白衬衫上格外显眼,这一来,同学吓坏了,我们在一旁也十分紧张。我们认为陆老师要火山爆发了,但陆老师只是笑了笑说:“哎,你给我的衬衫染色,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同学们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的陆老师,受同学们欢迎的陆老师。

    记忆中的父亲

    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501班

    周子涵(证号2315990)

    指导老师 杨璐佳

    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那样热情,坚实。他是个普通平凡的人,承担家里所有的一切。

    小时候,父亲总是陪着我玩耍。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去看桃花,走了一段路以后,我就站在原地不走了,嚷着要父亲背着走。父亲没办法,蹲下身来,我高高兴兴地爬了上去。摘桃花,拍照片,编花环,我玩得十分开心,却不知父亲的辛劳。

    去年夏天,我嚷着要骑自行车,父亲便给我买了一辆,可我不会骑啊。于是,父亲耐心地教我:先一只脚骑,另一只脚,一会儿着地,一会儿离地,去找平衡感。然后让我两脚骑,他在后面稳住车子。最后他放开车子,我能自己控制平衡了。就在我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学会了的时候,“砰”的一声,我摔倒了。父亲一边给我揉,一边安慰我说:“没事的,没事的,揉一揉,吹一吹就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跌过了,就学会了。”“可是好疼,真的很疼的嘛!”我一边说,一边哭。父亲温柔地说:“那就休息一下吧,一会儿再骑。”“好好好!”我欣然答应。果然,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越来越好,没两天就学会了。现在父亲已经跑不过我了,看着他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了皱纹和白发,我心里有莫名的心酸!

    这就是我的父亲,就像一块夹心糖,外面是硬的,里面却是软的。

    路灯下

    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晖校区606班

    张译心(证号2319970)

    指导老师 孙轶平

    街边的路灯亮了,马路上车水马龙,路旁行人匆匆忙忙,黄昏的城市显得更加喧闹。

    小区大门口旁有一个大棚子,那是小区垃圾分类站。棚子里,一位老奶奶忙碌着,她头发银白,穿着朴素的衣裳。老奶奶把人们扔的厨余垃圾袋解开,把里面的厨余垃圾倒进垃圾桶,再把塑料袋放进其他垃圾桶里。垃圾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很多路过的行人会躲避开去,露出嫌弃的神情。老奶奶似乎毫不在意,她不停地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翻找,确保每一种垃圾都有它的归宿。没有垃圾送来的时候,她就坐在旁边的一条长凳上休息。

    一个小女孩儿提着一袋垃圾走过来,她十一二岁的年纪,穿着一条小花裙,扎着乌黑的马尾辫。老奶奶见到有垃圾来了,马上起身快步上前说:“我来吧。”女孩儿有礼貌地说:“奶奶,我自己分。”说着,小女孩儿掀开标识着“其他垃圾”的桶盖,把垃圾扔进去。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女孩儿盖上桶盖,说:“老奶奶,我要谢谢您。要不是您每天辛勤劳动,我们的小区就不会这么干净。”老奶奶笑得更开心了,白发在灯光下变得闪闪发亮。

    我的“书虫”妈妈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507班

    孙菡(证号2312304)

    指导老师 朱剑芳

    我的妈妈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当她一拿到书,就会手不释卷,沉醉于书的海洋中。有一次,我揉揉惺忪的睡眼,走出卧室,发现妈妈窝在沙发里,一手捏着书角,一手托着书脊,正看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鼻梁上的那副黑框眼镜懒洋洋地架在鼻尖。她坚定的目光透过镜片“扫描”着纸上的文字,好像生怕错过书中的精彩内容。

    她轻轻捻过一页,低头蹙起浓密的剑眉,一颗汗珠挂在眉梢,若有所思地发出几声长叹。渐渐地,她的目光变得柔和,嘴角微微上扬,如释重负一般发出清脆的笑声。她好像没有发现我的到来,猛一抬头与我四目相对。妈妈疑惑地说:“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啊?有吗?”我挠挠头。“我看下几点了。”妈妈说完,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7:35。她感叹道:“竟然已经7点多了!”我笑嘻嘻地说:“恐怕是你看书太入迷了吧!”

    这就是我的“书虫”妈妈,一看书,她就会乐在其中,醉在其中。

    “昆虫达人”

    奉化岳林中心小学501班

    李泓瑾(证号2315907)

    指导老师 林甜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茫茫人海,达人很多。在我们班级里,就有这么一个“昆虫达人”,他就是我们的同学——袁浠航。

    袁浠航个子不高,皮肤白嫩,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两个可爱的酒窝。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最出名的就是喜爱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昆虫,“昆虫达人”的雅号就在班级里慢慢传开了。

    一天, 体育课上传来了一阵尖叫,我们循声望去,原来是一只绿蚂蚱在队伍中跳来跳去,直往同学们的身上扑过来。队伍骚动起来,尤其是女同学,尖叫着到处躲避,几个胆小的男生也吓得大叫起来,一只绿蚂蚱让我们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向绿蚂蚱窜过去,我们班的“昆虫达人”——袁浠航出手了!只见他蹲在绿蚂蚱边上,把手中的袋子放到一边,然后屏息凝视着这个“罪魁祸首”。这个绿蚂蚱,猖狂地在他面前耍起了威风,仿佛正在炫耀:你过来啊,看看我强壮的体魄和惊人的跳跃能力,是不是很厉害?趁绿蚂蚱停顿的一刹那,袁浠航看准了时机,闪电般地出手,抓住了这个“嚣张”的绿蚂蚱,把它放进了袋子里。周围的同学看呆了,接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课后,袁浠航还把绿蚂蚱拿在手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一下,说到底,这也是一个对人类无害的小昆虫而已。这节体育课因为绿蚂蚱的捣乱和“昆虫达人”的出手,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老师

    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晖校区606班

    郑宇彤(证号2309498)

    指导老师 孙轶平

    我的语文老师姓谭,她的眼睛亮亮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紫色带花纹的眼镜,眼眸中似乎藏着星辰大海。她笑起来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给人亲切的感觉。她常穿一条深色带碎花的小裙子,走起路来好像迈步在花田,非常优雅。

    谭老师的板书漂亮,她对学生写字的要求也很高。

    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听谭老师讲课。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仁德”两个字,字迹工整,舒展大方,她教我们一遍一遍读这两个字,告诉我们这两个字包含着读书的道理,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有好的品质。

    三年级的时候,我写字不好看,谭老师就耐心地指导我。她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画带着我练。她的下巴点在我的额头上,我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喘气声打碎了这小小的幸福。一压,一提,一顿,一收,笔尖在纸上划过,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我们写得很慢,慢得像蜗牛在爬。不知不觉,时间仿佛停止了,定格成纸上的“仁德”两个字,大大小小的“仁德”,大的好看,小的稚嫩。我缠着谭老师还要再写一个,谭老师笑着拍拍我的头,又写了一个。风从窗边吹来,吹动老师一缕微卷的发丝,碰到的我脸上,痒痒的,凉凉的。

    小学六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谭老师教我写的“仁德”两个字,深深地印在我心中。

    昆虫爱好者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505班

    叶思铭(证号2307294)

    指导老师 周静儿

    瞧,他有一张圆圆的脸蛋,一头黑黑、短短的头发,一双胖胖的小手,鼻子上还架着一副“望远镜”。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昆虫爱好者”——凌钲齐。

    作为“昆虫爱好者”,他对法布尔的《昆虫记》十分着迷,有时一碰到同学就会跟他讨论里面的内容,他每次都讲得十分投入,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下课铃一响,凌钲齐便“唰”地一下冲到黄靖钊身边,和他谈论近日家中一些小昆虫的情况,以及新一批的昆虫标本。他滔滔不绝,几乎不换一口气,不让人插一下嘴,直到上课铃声响起,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座位。

    若是天气好,凌钲齐便趁着那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叫上朋友们,“呼”地一下冲出教室,“刺溜”一下跑下楼,来到花坛边。只见他轻手轻脚地靠近草丛,生怕惊吓到昆虫。他用手拨开草叶,双腿略微弯曲,俯下身子,睁大眼睛仔细搜寻着目标,大气也不敢喘。一发现目标,他便定住身子,不再往前走,摩拳擦掌,目光盯住昆虫,一刻也不放松。再找准时机,双手一合!呵,张开手掌一看,那昆虫便在他手里了。凌钲齐一脸的欢喜,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把“战利品”放了进去。他的脸因激动而涨得通红,他举着手中的“战利品”,向同伴们喊道:“看!我又抓到虫子了!”

    这就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昆出爱好者”,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了吗?

    组稿老师 庄婷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