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探索一条“心相通”的路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在贝宁开展计算机专业培训。学校供图
6月13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泰暹罗丝路工匠学院“中文+技能”项目结业仪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钥匙是教育。地球之大,山川风物皆有不同,如何心相通?国与国交往,和人与人交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前段时间,和一批宁波职教人聊天。得知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点点探索,一点点改进,以实心换真心,教当地学生技术,带大家一起发展,慢慢趟出一条“心相通”的路子。

    主讲人

    记者 樊莹

    心,通了

    2019年3月,一封来自东帝汶总理夫人伊莎贝尔的信,飘洋过海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伊莎贝尔在信中感谢中国教师为培养东帝汶学生所付出的辛劳,因为她从刚刚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45名东帝汶学员身上,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力量。

    这些学生,之前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非学历培训,其中21人学习机械电器维修技术,24人学习旅游行业服务技能。这个培训项目,也是东帝汶政府首次大规模安排学生赴中国的培训项目。

    45名学员来自东帝汶13个市和地区的最贫困家庭。在中国的这一年时间里,他们顺利完成所有课程,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

    考虑到东帝汶有着数量众多的中资企业和大量中国游客,学校为他们设置了定向培养方案,就业主要面向当地中资企业和旅游行业。一年间,旅游行业服务专业的东帝汶学生学会了星级酒店前台接待、餐厅服务、导游词讲解、咖啡制作、茶艺等专业技能,还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二级,能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旅游服务专业毕业生Elisa现在东帝汶一家旅游公司上班。她表示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大幅度提升了她的专业技能,帮助她在本国顺利找到工作。

    “回国之后,我和其他7位同学一起开了家中餐馆,提供中国的食物。目前是由我家里人在管理。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到大学继续深造,同学Nathalia目前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工作。”

    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东帝汶学员也达到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中级工技术水平,为回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教育上,一把尺子量到底,不符合客观规律。这和扶贫一样,有针对性地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可能才是最合适的答案。这,也是此次培训能得到肯定的原因。

    路,宽了

    作为国际化港口城市,宁波带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教育也如是。这里有组官方数据:目前,宁波与中东欧国家9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教育合作实现国别全覆盖,吸引千余名中东欧国家师生来甬工作学习。

    今年3月30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迎来30位津巴布韦留学生。作为“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受益者,他们将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启一年半的学习生涯。

    网上有人说,是培养了人才,可他们有部分留在了中国,没有回报自己的祖国。在这里要说句实话,向往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也有转身回国,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的留学生。宁职院商贸专业留学生Chris(克里斯),2019年从该校毕业后回到贝宁,积极承担起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工作,事业蒸蒸日上。

    不仅这些留学生的路宽了,中国企业的路也宽了。

    “海外办学”的教育力量,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宁波职校在贝宁、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办学点,不仅为当地培育了一批批优秀技术工人,也缓解了海外中资企业的用工需求。

    这,就是将心比心换来的认同感与成就感。曾赴斯里兰卡为当地教育领域官员及教师开展培训的一位老师说了咱们的做法:一是量身定制培训项目、方案和课程;二是“扶上马”的同时,还“送一程”。比如,实施从调研、做方案、援建、人培方案制订到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来华留学生双边班培养等一条龙教育教学服务等。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之前的“有成效”的合作,后来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

    事,顺了

    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所谓大事,自然就顺了。

    多年耕耘,终见成果。2022年11月,由宁波市教育局、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成立。该联盟自成立后,广泛吸纳各国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参与,首批中外成员单位就有113家,其中来自中东欧国家58家,占了一半以上。今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被正式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成为全国首个纳入合作框架的职教领域机构,由此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窗口。

    从全省层面来看,浙江22所高校在26个国家设立了29所“丝路学院”,全省高校有来自176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2.3万余人。2020年,我省在阿联酋成功举办了第一所海外中国学校——迪拜中国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第八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上,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与黑山-中国商业联盟签署合作协议。搭乘教育对外开放的顺风车,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启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与匈牙利艾图斯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保加利亚中保文化交流中心,塞尔维亚赛华国际旅行社与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大学分别签约合作项目。

    “独行快,众行远”。如何众行,就得寻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向往更好生活的目标,大家才能携手共进。基于此,在中国教育走出国门,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打响中国职教品牌,成为职业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的奋进之笔。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