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松娃指导学生排练。 |
 |
人物介绍 马松娃 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语文高级教师 浙江省优秀艺术教师 浙江省音乐考级 优秀辅导教师 鄞州区优秀德育导师 鄞州区第一期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班主任 推荐理由 她在做好语文、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学校民乐队的日常管理和排练工作。每一年比赛,她调兵遣将积极筹备,多次带队获得市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班主任,她多角度展现孩子们个体成长;音乐专场、班级画展、模拟法庭、小荷剧场、小老师讲堂……激发每位同学的潜能。她就是李惠利小学的宝藏老师—马松娃。 |
今年5月,在2023年宁波市中小学艺术节器乐合奏比赛中,宁波市李惠利小学民乐队演奏的《迎宾曲》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让人意外的是,民乐队的指导老师,竟是一名语文老师。 她的同事在朋友圈分享获奖喜悦时写道:“指导老师是个牛人,语文老师,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室带徒,还能一年写十几篇论文”。她叫马松娃,同事们都叫她“牛娃”“神娃”。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碧波 将民乐队发展成学校特色 2014年,朱雀小学合并至李惠利小学,朱雀小学的民乐特色如何继续保持和提升,给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之前,李惠利小学只有铜管乐队,没有民乐队,部分学生自己在校外学习民族乐器,但从来没有经过有效的、系统性的合奏训练,更别说参加区里的民乐合奏比赛了。”该校副校长周晓辉说。 刚调入李惠利小学的马松娃,因为弹得一手好古筝,又是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动挑起了大梁。她在做好语文、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学校民乐队的日常管理和排练工作。 年复一年,学校乐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由弦乐、弹拔乐、管乐和打击乐组成的大型民乐队,并呈现出了“基础-特色-发展”的梯度发展模式。如今,只有700多名学生的学校,拥有了60多人的民乐团。每一年的比赛,马松娃调兵遣将,积极筹备,拉队伍,排日程,采取“大块时间集中练、见缝插针分散练”相结合的模式,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紧锣密鼓地练习,力争做到民乐队排练和教学带班两不误。 比赛中,队员们娴熟的演奏技巧,自信大方而又天真活泼的舞台形象,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多次获得市级一等奖及以上成绩,她也多次被评为宁波市器乐合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校民乐队的一张张奖状,一项项荣誉,无不浸透着她的心血,家长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今年5月,马松娃参加完宁波市中小学艺术节器乐合奏比赛后,穿着长袖丝绒礼服匆匆赶回学校。那天刚好是高温天,马松娃中暑了。 学校办公室主任王碧波说:“比赛了一天,其实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下。但因为8月份民乐队的孩子们都要去考级,她放心不下,让同事帮忙刮痧,吃了药后,马上又去指导学生考级练习。” 虽然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考级,但马松娃总是鼓励孩子们尽量在小学毕业前考出民乐十级。她说:“这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 班里人人会乐器 这一届的503班是马松娃从一年级开始带起的。 在孩子们入学时,校园里那几支青青的小荷给了马松娃灵感,“青荷中队”由此命名。之后,马松娃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五年的时光,孩子们也因自己班主任“民乐队指导老师”这一身份,获得了更多的优质音乐教育资源。 通过欣赏校民乐队的表演,马松娃动员班上的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能够胜任的乐器进行自主报名。根据报名情况、孩子个体特点、乐队配置,动员家长进行相应调整,为班级小乐队打下雏形。一二年级时,马松娃组织开展“一分钟才艺秀”,利用班队课等时间,给每一位孩子才艺表演的机会;三四年级时,成立“吹拉弹唱小组合”,教室、报告厅都是“小荷中队”的舞台。“我们学校每个月会组织一次学生才艺展,其他班级都是个人或小团体去参加,但我们班基本上全班表演、全班参与。演出的时候,别提多热闹了。”陈宇暄妈妈说。 学习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马松娃便用各种奖励激发孩子们学下去。5年来,45位同学,会演奏吹管乐器的学生达100%,另外还有23名器乐特长生,精通一种或多种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更成为了校民乐队的主力。 经常陪同参加比赛的冷昀宸妈妈感慨万千:“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很为他们骄傲和感动,感谢学校的培育,感谢马老师的用心付出!” 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马松娃一直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那些优秀的孩子,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柔软,包容孩子的多样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日常教学中,她搭建多元平台,音乐专场、班级画展、模拟法庭、小荷剧场、小老师讲堂……多角度激发同学的潜能。 503班学生郑科智说:“我们班的道德法治课很有趣。马老师设立了小老师讲堂,选一些简单的课锻炼我们,鼓励每一位同学上台讲课。” 陈宇暄同学说:“马老师还给我们买了《民法典》漫画版,让大家学法、知法、懂法。”在此基础上,班里渐渐有了“小荷剧场”,同学们将《民法典》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演绎出来。其中,503班自编、自导、自演的《防微杜渐 护航成长》在今年荣获首届宁波市校园普法微剧优秀奖。 曾多次参与小老师讲堂、小荷剧场的陈宇暄告诉记者:“在写剧本时,我学会了揣摩人物神态、心理,对写作也有了一定帮助。在做导演时,还提高了我的团队领导力。” 马松娃喜欢写,做了什么就写什么,记录、积累、总结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同时,她也教导学生努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她设立“小班长”岗位,让每个学生轮流管理班级纪律;她创立“小荷时光机”班级流动刊物,让学生轮流记录每天的管理经验、成长故事。在马松娃看来,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事业。 2019年,马松娃成为鄞州区第一期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班主任中的一员,她和10名年轻的班主任一起成立了“九思”班主任工作室,本着“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这个宗旨,她带着伙伴们每月进行“好书伴成长、我和我的班、热点来追踪、集思促发展”等团队活动,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在交流和碰撞中寻求进步。 马松娃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发现教育工作的乐趣,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便荆棘遍地,也总是快乐的!”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