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先生手机中,儿子玩过的游戏。 受访者供图 |
7月16日,记者在海曙某商场一家餐厅门口的等候区,看到两个小学生正拿着手机在玩游戏,旁边的家长也在看手机。暑期里,在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这两日,记者做了个关于“暑期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情况”的线上调查,有近500名家长参与。他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家长吐槽 “手机争夺战”家里时常上演 进入暑假,学生们有了充足的休闲时间,与电子产品“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跟记者吐苦水,孩子在家天天捧着iPad,一会看动画片,一会听故事,一会玩游戏,再这样下去,暑假作业都做不完了。 “不让他玩iPad,他就会说,爸爸每天都躺着看手机,奶奶也在刷抖音,为什么我不能玩?搞得我无言以对。为了这事,我跟他爸爸吵了好几次了。”轩轩妈妈尴尬地说。 “这几天,孩子兴趣班下课后,我去接小孩,小孩一坐到车里,书包还没放下就伸出小手讨手机。”小傅爸爸告诉记者,发现微信小程序里最近全是游戏。 让傅先生诧异的是,自己手机里并没有安装游戏APP,但是在微信、淘宝等常用APP里还有很多小游戏。 “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这些游戏的,可能是从身边小伙伴那里听到、学到。让人头疼的是,一旦玩过一个游戏,大数据就会给他推荐其他的小游戏,一个接一个。你看我的微信小程序里,这20多个小游戏都是他玩过的。现在他也发现搜索小程序的快捷方法了。但这APP我也不能删啊。”傅先生无奈地说。 虽然每次傅先生都会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但这个拉锯的过程十分痛苦。“一般玩到20分钟就会提醒了,他就会说这一局还没玩好,再等一会,等我下次提醒时,他又开始新的一局了。有时两个人差点要抢起来。”傅先生说。 记者调查 超8成学生暑期使用电子产品 近日,记者做了一份线上调查,希望了解暑期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近500名家长参与。 调查数据显示,10岁以下的学生占比40.75%,10岁-15岁的学生占比40.75%,16岁-20岁的学生占比18.5%。男生占比约52%,女生占比约48%。 83.39%的家长表示,孩子会在暑期使用电子产品,“网络时代,现在的小孩都玩得很溜,还有不碰的吗?”“网课、打卡,不可能不接触啊”……有家长在评论区这样留言。但也有16.61%的家长表示,自家的孩子在暑期不使用电子产品。 在“您的孩子主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这个问题上,约42%家长选择“无聊没事干”,约25%的家长选择“想要玩游戏”,约33%的家长选择“需要学习知识”。一位家长坦言:“孩子不学习的时候,想到的就是拿起电子产品。就像我不工作的时候,就想拿起手机刷一会儿。久而久之,这个习惯的确有点不好改了。” 除学习知识之外,孩子每天花在电子产品上多长时间呢?约47%的家长表示1小时以内,42%的家长表示1-2小时,约8%的家长表示2-3小时,玩3小时以上的孩子近3%。 调查还显示,有32%的家长表示,孩子曾因使用电子产品成绩下降,也有38.56%的家长表示,孩子曾因电子产品和家人发生争吵或有过不快,还有39.5%的家长表示,孩子曾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玩。 也有家长表示,自己孩子从小对电子产品不感兴趣。小葛刚考进鄞州中学,今年九月要读高一了,但从没有提出要有自己的手机。妈妈说:“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又喜欢运动、画画,她觉得比玩手机有趣。家里有个闲置手机放着,她除了偶尔查下学习资料,基本不用,出门坐车、购物只会用现金。前几天我帮她点了个外卖,结果她不知道外卖柜怎么打开。不过她倒是不在意,孩子觉得真要想学也很快的。” 专家说 假期亲子时光多了 家长要做好榜样 如何让孩子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都很关注。鄞州区教育局德育与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书记张跃娟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建议家长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言传身教、兴趣并举、疏导结合”。 张跃娟说:“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不能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做作业,自己却捧着手机葛优躺刷抖音,这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还会降低自身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暑假,亲子时光多了,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就明显了,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用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更丰盈的内心和更开阔的视野,替代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生活。如果孩子已经对电子产品比较着迷,则不能单方面进行围追堵截,这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更紧张。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用电子设备的规则,比如浏览的范围、使用时间的限制等。 镇海区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站主持人、中兴中学校长王飞表示,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背后的需求,“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想借助网络来实现社交的需求,也有可能是想逃避一些压力,或者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找到原因后,应尽量满足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孩子想要满足社交需求的,那就多提供孩子一些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如果是想逃避压力的,那就要反思下,是不是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家庭氛围是不是不够温暖和谐?有的孩子是因为网络游戏可以带来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那么家长可以和老师加强联系,让老师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增强自信心,避免孩子用错误方式来逃避现实压力。 “此外,现在老师可能会要求孩子做一些打卡作业,建议老师通过调整打卡的方式减少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比如让父母代替孩子拍照,或者让父母在家的时候替学生打卡,以免孩子以打卡为名义玩手机。”王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