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山湾赶海。 |
 |
天一阁研学。 |
7月12日至20日,20名来自四川凉山州盐源中学的高中学生,跨越2600多公里来到宁波,开展了为期8天的“甬凉一家亲,山海一生情”研学夏令营之旅。他们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中学校党委书记林新明、校长王井平(鄞江中学支援干部)、办公室主任董祺波(姜山中学支援干部)、德育处主任陈俊(李惠利中学支援干部)和其余三位盐源中学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大凉山,来到滨海城市宁波,认识了一座爱心城市。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杨传森 此次活动得益于鄞江中学、李惠利中学、镇海中学、姜山中学特别是鄞江中学它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旨在通过校际间的交流学习,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走向深入。 同学们游赏它山堰的青山秀水,走过青石铺就的光溪石桥;在天一阁、宁波博物馆和中国港口博物馆感悟“书藏古今”的气魄和“港通天下”的豪情;在人亚学堂感受红色文化,在梅山沙滩触碰大海,在招宝山感受历史变迁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参与了鄞江中学、李惠利中学、镇海中学等校的多门研学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心理、射击等课程都让大家兴致盎然。 在感受宁波文化魅力的同时,盐源学子也将民族团结的多维精彩展现出来。这20名盐源中学的优秀学生,来自彝族、藏族、摩梭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全部是新高二学生,鄞江中学新高二的学生陪同他们一起研学。相同的年龄、年级,未来也将同年高考,大家有很多可交流的话题。 在“赠最爱的书,与你共读”图书阅享活动中,杨旗同学介绍了藏族的饮食,尤其是大家熟悉的酥油茶和糌粑。她介绍说:“酥油茶其实很咸的,用的是方形砖茶。酥油主要是牦牛奶和羊奶,放入鸡蛋和盐,再添上自己想加的东西。打酥油茶的时候,大人们会有节奏地吼着,很有意思。我们会把青稞和豌豆炒成面,放置一段时间,就变成大家熟知的糌粑,然后用手捏成团,沾酥油茶吃。” 毛阿果同学介绍了彝族服饰中很多“火”的元素,还展示了体现颈部修长的银饰和未出嫁女子戴的帽子“奥发”。 在热情的分享和开心的笑容中,甬凉学生增进了了解。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鄞江的周恩琦同学和盐中的沈贵富同学更是互称“沈兄和周兄”。在共同制作书签活动中,同学们将美好的祝愿诉诸彩笺,“盛意似江河,江河不可及”“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汲汲风云起”“我们来日方长”……大家约定,要在高中生涯中共同努力,迎难而上,希望两年后能再次相见。 八天的研学,既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红色之旅;既是一次学习之旅,也是一次友谊之旅。正如卿煜林同学所说,“我们在认识宁波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希望传递我们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盐源是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环抱,充满了祥和的城市。那里有清甜可口的苹果,鲜香四溢的花椒,有斑斓奇特的溶洞,也有神秘肃穆的公母山。我会把这次研学经历珍藏心底,激励自己。我也相信,甬凉互助的精神会在山海间被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