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7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语文暑假作业 设计“三妙招”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 金晓锋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已经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和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培养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所以小学语文暑期作业不应止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针对暑假时间长、突破时空限制、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等特点,进行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创新作业设计。

    一、主体回归,学生成为主人

    传统作业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设计作业,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被动完成。这导致以往作业更多关注完成作业的结果,而忽略完成作业的过程,无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更无法体现主动探究的进程,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致力于培育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作业设计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对知识积累、思维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作业设计“我参与”

    强调学生个体的成长,更强调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其实就是让教师把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比如,笔者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新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自主设计暑假作业。教师引导将要上五年级的学生提前了解课文,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要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学生设计有关口头表达的作业。这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文作业。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来自主布置、自主选择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体,这样做能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作业评价“我能行”

    暑假作业设计中,更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若作业从设计到评价全是老师一手包办,学生没有权力参与其中。这样就让评价活动变成教师的单向活动,评价的结果自然会出现片面、甚至不客观的现象。我们可以在开学后采用同桌互评的方式检查暑假作业,也可以在班级里召开作业展示大会,让学生互相评选出最佳暑假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暑期组成线上学习小组进行互评。在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批改方法和评价标准,避免学生一味对他人进行“挑刺”。互相批改完后,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错误的地方,同时发现对方的优点。在批改他人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动扮演老师的角色,变成“小老师”。这样,学生不仅能做到严格要求他人,还能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类型多样,作业变得有趣

    若暑期语文作业只是抄写生字词、完成书面练习……这种形式单一的语文家庭作业,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会造成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降低,尤其缺失作业应有的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对语文暑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多类型语文作业。

    1. 合作创意型

    学生的学习是在与家长、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合作创意型作业是指与他人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学生不仅要完成作业,更要学习交流、接纳、宽容等人际交往技能。比如,设计课本剧表演、合作编制诗文作品集等作业,不仅能提高朗读、理解、表演、书画等多种能力,更会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发展多项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

    2. 语言实践型

    语言不仅要在教学中积累,还要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实践型作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学生在暑假期间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形形色色的各地美食、精彩纷呈的电影故事等,这些社会情境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社会情境下的作业,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吃货在甬城”作业,让学生收集宁波特色海鲜,并用准确的语言形容它的色香味;学做一道家常菜,写一写烹饪步骤;展示菜品成果,为自己做的家常菜设计一段广告语;走进宁波的大街小巷,绘制宁波美食地图。通过这样情境一贯的实践作业形式,使积累运用语言变成一项兴趣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3. 游戏益智型

    游戏益智型作业是以游戏为载体设计,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依托学习工具,激活游戏形式,让学生饱含激情地参与知识探究过程的作业,具有趣味性、情感性和丰富性。今年恰逢杭州亚运会,这场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会肯定会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乘着亚运的“东风”,我们可以让学生策划一次家庭趣味运动会,写清楚比赛规则。一个饭桌可以是父子打乒乓球的场地,一个气球就可以让客厅变成排球赛场,一张床可以成为摔跤赛场。学生在感受运动和游戏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促进了表达的提升。

    这样多元创意的语文暑假作业还有许多,比如沉浸体验型、制作诠释型、过程记录型等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各施所能、各显神通。

    三、打破壁垒,实现学科融通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伴随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积累、信息获取的过程,更是面向生活、指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也要注重不同学科内容间的整合,发挥边际效应的积极作用。突破学科界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暑假语文作业因其时空的特殊性,理应将学科融合考虑其中。

    1.双学科融合作业

    双学科融合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将语文知识与音乐、美术等单一学科进行结合,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比如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基于小学生具象思维占优势地位的特点,语文的拼音、古诗等都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示。一年级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认读、识记有一定难度,但拼音又是学习识字、阅读的有效工具。我们可以设计由拼音组成的卡通图案,让学生利用画一画、连一连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声母、韵母等拼音。又如,在布置暑期古诗背诵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学生为古诗配一幅画,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绘制图画能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感悟,这样语文与美术等学科设计作业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记忆、增进理解。

    2.多学科主题作业

    我们可以为暑假作业确定特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设计多学科主题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体现语文的包容性,又能展示其他多个学科的不同魅力。比如,“古今文豪介绍”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绘制人物介绍板报。设计版面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尺子、圆规等数学用具将板报的版式布置得更加精细;在设计内容时,要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涂画;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还需要用到英文撰写介绍词。通过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将语文与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同时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核心素养、增效减负等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语文暑假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本文从作业设计的主体回归、类型丰富和跨学科融通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暑假作业的创新设计,抛砖引玉,期待广大语文老师在暑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上有更多、更有趣、更高效的举措,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生能够在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茁壮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