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育、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余姚市兰江小学李文娟老师有着30年的教龄,她“智”做孩子心灵的守护人,用“需要”走近孩子,助力他们快乐成长。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丁雪峰 特邀班主任 李文娟 余姚市兰江小学 借来的分数 孩子的故事 班里有个调皮大王小J,平时贪玩好动,一刻也闲不下来。有段时间,班级里流行玩陀螺,小J很想买一个多功能的新品种陀螺,小J妈妈答应他只要期中考试语文成绩达到90分,就给他买。在妈妈许诺后的第二天,小J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消息,还向我保证,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考到90分。 考试前夕,小J学习态度比以往认真多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相比以往,他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离目标还是差了一步,语文考试只得到88分。 委屈、失望、懊悔,得知分数后的小J泪水盈眶,一整个上午都没精打采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该怎么做呢? 我的介入 就目前来说,小J最在乎的是那个陀螺,如果努力了好久还是希望落空,难免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这个时候,急需一个人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让他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感悟成功和失败的意义。 课间活动,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小J站在座位边,低着头一言不发,一改往日的活泼。我拉起小J的手轻声问道:“这次考试你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是不是有些难受?”孩子嘴角撇了下来,点了点头。“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你会不会努力去争取呢?”我接着问。话音刚落,孩子抬起头,眼睛一亮。 这时,我拿出了小J的那张考卷告诉他,这次可以先借他2分,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三个要求:1、分数要在一个月之内归还;2、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得“优”都能得到0.1分的奖励。3、如果未能如期归还,就收回陀螺。小J听后欣喜万分,拍着胸脯答应了,并和我拉钩保密。 随后,我又给小J妈妈打了个电话,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我与小J妈妈达成“秘密协议”,让她假装不知情,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兑现承诺,并静待后续表现。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J开始了归还分数之旅。我帮他画了一张“获得陀螺”表。这张表格总共20格,得到0.1分的奖励就用水笔涂上一格。这件事听起来简单,可操作起来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第一天,他一堂课前20分钟还安分守己,后半节课就如坐针毡。第二天,他的作业字迹潦草,没能得“优”;第三天,他在英语课上插嘴扰乱课堂秩序被英语老师投诉……连续几天,他都没能将0.1分拿到手。我在每天放学之前都对小J一整天的表现做一个总结,向他提出改进意见。 慢慢地,他变了:课堂上安静多了,课后也只和同学们玩玩陀螺,作业态度大有改观,分数在一天天累积。小J看着表格越填越满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一个月之后,小J如期归还了欠我的两分,也如愿以偿地将陀螺收入囊中。 曾有科学家论证过,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我知道小J的好习惯已经逐步养成了,假以时日,他就会彻底和学习上的一些陋习说再见了。我也庆幸自己借给他了“两分”,如果当时我不是及时满足了他的第一需要,可能到现在为止他还在为没能得到陀螺而灰心丧气呢! 他需要我们的“需要” 孩子的故事 小学生无论是在情绪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非常不稳定,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爱,进而使学生在舒适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进一步接受知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 几年前,在我任教的班级教室里,靠着卫生角,坐着一个小男生小K。仔细看,你会发现他的“另类”,表达口齿不清,即使他拼命想表达,人家也听不懂他想说什么。其实,小K是一位随班就读的听障孩子,这样的孩子,融入班级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的介入 小K经常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有时低头看自己的脚,有时啃手指甲,有时仰头看天花板,偶尔也走出教室倚着栏杆远眺。至于他看到了什么,我们也无从得知。作为教师,怎么给予他多一分包容,多一分关爱,用正确的方式启迪和引导他走向集体,走向阳光的世界?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怎么做,就给他擦鼻涕口水,给他好吃的,跟他聊天,他基本没什么表情,似乎没有一样事情能引起他的兴趣,也不能让他感到快乐。 后来无意中,我发现小K在倒垃圾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同学们互相推诿的差使,他做起来兴趣盎然。甚至有时候他会抢过垃圾桶,一溜小跑,一会儿又哼着不成调的歌回来了。 我想小K喜欢倒垃圾应该是找到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吧!作为班级的成员,尽管有不足,却仍然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他需要的就是我们对他的需要啊!于是一个新的举措在班级诞生了。我正式任命小K为卫生角管理员,并颁发给他一个中队委员标志。听到任命,他的眼神突然间有了神采!小K因为被我们需要而感到幸福! 此后,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他就在教室里溜达几圈,边走边捡拾垃圾。卫生角周边总是特别干净。扫帚、拖把等工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其他同学被小K的认真劲感动,态度有所改观。看着班级氛围越来越好,我知道我做对了。 班主任说 一个孩子的心灵就像一间房子,怎样打开孩子紧锁的心门,就需要老师用心发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孩子需要什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在满足最主要的需要中实现孩子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