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大学子在家访。 |
 |
同学们临走时的留言。 |
“感谢彪哥10多天的包容和照顾,不只是在衣食住行上打点好一切,也教会了我们初入社会的许多人生道理。” “这几日相处十分融洽,被彪哥的人格魅力折服,祝您工作生活顺心,永远是十八岁意气风发的少年。” “彪哥,您下次来杭州,我给您当导游!” …… 10多名宁波大学的学生去象山县墙头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7月18日,他们结束支教返回前,给墙头学校副校长鲍梁彪留下了一封信,称呼从最初的“鲍校长”变成了“彪哥”。明信片太小,文字密密麻麻,上面是写不完的心里话。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许博涵 提前做的“双语教学”方案 被他兜头浇了一盆“凉水” 7月4日,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育见进步,智启未来”青EYE乡村课堂实践调研团前往象山县墙头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以“乡村家庭素质教育”为主题的送教下乡实践活动。 象山县墙头镇位于山海之间,墙头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乡镇学校,有在校生600余名。“假日学校”作为象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校外课程,还担负着向当地学生和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等工作,这个已开办10多年的“假日学校”,今年暑假有30余名当地学生。 每年暑期,鲍梁彪要接待一批大学生前来实践,他把这些大学生当成自己的同事和伙伴。 “第一次见面,和我想象中不一样。我觉得校长嘛,不苟言笑,很严肃的。他很亲切,笑得很淳朴,和当地村民没什么区别。”英语师范专业大二学生倪弦告诉记者,来象山之前,她和小伙伴们做足了准备,“我们想开展双语教学,课程都做好了。” 可是,看完大学生的课程计划,鲍校长兜头便浇了一盆“凉水”。“他说我们的课程脱离实际,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倪弦的心凉了半截,辛辛苦苦准备的教案,还要修改。 第二天,融合了亚运元素的双语教学开始了。“刚上了10多分钟,就发现彪哥说得对,我们想得过于美好了。”倪弦说,原先她和同学们的想法是短短两周时间“尽我们所能,教得越多越好”“希望当地小朋友们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个个变得很厉害”,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大学生们不断地根据当地学生的接受能力修改教案。“游戏、情景对话增加了,内容减少了,让他们学会常用的英语交际口语。”倪弦说。 “既然来了就不要走过场” 他把两周的日子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双语教学、一对一暑期课程辅导,走访村民也是实践团的工作内容。 “他到了村子,每个人都很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入户家访,他让我们带着礼物过去,礼物就是儿童读物,他说这样容易拉近距离”……大学生跟着“彪哥”学到了不少“人情世故”。 这群大学生对“彪哥”的评价是“粗中有细”“刚柔并济”。 “我们11个女生住一间教室,刚开始觉得挺不方便。后来在家访中得知,原来我们住的地方,是学校为数不多有空调的教室临时改造的。”社会实践团队长沈昱辰说,那一刻,她发现了豪爽的“彪哥”有细腻的一面。 “11个女生住在一间大教室,条件不算好,但我想大学生们既然来了,也要切实体验一下当地生活,不能把他们当成温室的花朵。”鲍梁彪说,乡下来了一群城里的大学生,村民们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不过我觉得她们是祖国的栋梁,既然来实践了,咱就不要走过场,不能敲敲章有个实践证明就算完事。必须要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农村,真正的乡土中国。将来他们当了老师,当了公务员,当了企业家,不要忘了乡民啊。”抱着这样的想法,鲍梁彪把他们的暑期实践安排得满满当当,走访村民不光要搞家庭教育调研,包括垃圾分类、公共卫生教育等,也是走访的内容。 不只工作排得满,鲍梁彪还对大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还要打分。 看到面对老乡不开口的大学生,他会直接开怼。“我们的学生要有竞争力和创造力,到了这个环境就要融入进去,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适应,不敢开口,这怎么能行呢?那我要讲出来的。”鲍梁彪说。 去松兰山看海、去丹城吃海鲜 他和这群大学生成了朋友 在彪哥的过程评价和“直接开怼”的双重压力下,这群大学生走村访户,真正深入了基层。 “走访中,我发现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差距挺大。有人觉得在乡下读书,摆脱内卷;有的认为,条件允许还是要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老乡对乡村振兴很赞赏,但他们觉得乡村要留得住人才行。”……两周的社会实践,他们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乡村有了部分了解。 记者采访这群大学生,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彪哥”,“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彪哥带我们下馆子、吃海鲜。”“彪哥带我们去丹城玩了一天,还带我们晚上去松兰山看海。”“他也跟我们吐槽工作上的难处,他在乡村学校干了30年,感觉挺不容易的……”短短两周,“00后”大学生和“70后”彪哥做起了朋友,因为“彪哥”,这群大学生有了和以往社会实践不同的体验:接地气的浪漫、打破理想主义后的乐观主义、了解真相后一如既往的热爱…… “和以往不同,这次沉下去,走心了。感觉我和彪哥是同事,我们是个团队,如果再待下去,我想和彪哥做同事,他坚守乡村教育30年太不容易了。”“我感觉他心里有一团火,点燃了我。”“我会永远记得彪哥,这两个星期,他教会我太多东西”……临别时,同学们的话语和密密麻麻的留言,也让彪哥动容了。他用16个字回复:“吾友厚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流勇进!” 这是对“00后”大学生的鼓舞,也是“70后”彪哥的自我勉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