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财学子教小朋友竹编。 通讯员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任鑫茹 何佳)从一根竹子到竹编作品,要经历怎样的过程?7月16日,宁波财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鄞州区阳光社区,带领当地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体验和学习了竹编文化和技艺,给他们带去了假日生活新体验。 “大家喜不喜欢我手里这把竹扇呀?”“你们猜这个小船是怎么做的?”……队员拿出竹编工艺品为孩子们介绍起了竹编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承意义。之后,队员们开始教孩子们做起竹编。一挑一压,竹条在孩子们的指尖交互缠绕,通过大学生们手把手的教学和小朋友们的耐心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逐渐在孩子们的手中成型。 “竹子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还有清廉、高洁的品质,蕴藏着虚心、凌云向上的君子之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还介绍了竹子的品质和竹编非遗文化。 “古人常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便有竹编,竹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现在的小孩子很多都未接触过这些,为此我们实践团将竹编文化带到了阳光社区,给小朋友上了一堂非遗文化传承课。”实践团队负责人蒋铮铮说。 除了竹编讲授和制作,实践团当天还为孩子们安排了绘制创意团扇活动。 “竹编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能够调动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解,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探索的兴趣。”团队指导老师童心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