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7月13日,宁波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市教育局关工委联合现代金报举办了“学思贯通 知行合一”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活动。三天的夏令营活动,聆听阳明文化讲座、参观阳明故居和阳明古镇、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孩子们走近王阳明,学少年立志,学知行合一,收获满满。孩子们纷纷感言,用他们手中的笔,记录了这三天的收获,现择优选登他们的短文。 夏令营,让我学会了“知行合一”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504班 彭琭璐 7月11日,我们的“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活动开始了。 “阳明文化”的主人公就是王阳明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圣贤,可谓是文武双全。他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夏令营就是围绕“知行合一”的主题开展的。三天的夏令营,让我更深地了解了“知行合一”这个词语。我们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传习录》,感受王阳明的一生;亲自穿上汉服,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来到阳明故居,学习阳明精神……夏令营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我最感兴趣的活动是陶泥课程。陶泥课上,我们看着老师行云流水般地制作出漂亮的泥塑,大家都迫不及待想亲手试试。轮到我们时,却是一个大翻车:有的同学的脸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泥,有的同学做的泥墙太薄,建筑“轰然倒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做泥塑时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团结合作。最终,我们完成了一个不错的泥塑建筑。这节课不仅风趣,还让我们践行了知行合一,受益匪浅。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还不能完全领悟阳明文化和精神,但我们应该去学习王阳明,学他的少年立志,学他的知行合一! 寻迹阳明文化 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401班 闻梓晴 本次夏令营的主题是“学思贯通 知行合一”寻迹阳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精彩的讲座,有穿越古今的影片,有飘满书香的晨间阅读,有长袖飘飘的汉服课程,真可谓是动静结合,知行合一。 三天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是“玲珑小筑”泥塑课程。我们先是在视频中欣赏了徽州建筑的优美,那些历经沧桑的房屋像在对我们诉说着昔日的富贵与繁荣。 第一步设计样式。大家头脑风暴,设计样式独具匠心。接下来就是动手环节了,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只见“石头”和“大姐”滚动着擀面杖,精心制作墙面,涵涵用刻刀仔细地刮着院落的凹凸不平,我捏着小泥块细致入微地雕刻着。放眼望去,一个“玲珑小筑”出现在我们眼前。院落里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石桌石椅摆放整齐,秋千水井古色古香,房前屋后摆设巧妙,颇有一番风土人情。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在我们的陶艺课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夏令营,我学到了阳明先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体验了传统文化课堂,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以此为契机,奋发图强,争做优秀的新时代好少年。 “学思贯通,知行合一”夏令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郑杨纳浈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这三天的夏令营每天都有丰富多样的课程,动静结合,户内户外,知行合一。 开营仪式上,我们都收到了一本《少年王阳明》,这本书陪伴了我们整个夏令营。此书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还用生动的语言把王阳明的家规理念传递于社会教育。此外,薛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无比的阳明文化讲座,主题围绕“少年立志”展开。其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让我感受颇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将知与行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我们通过亲手制作不同时期的汉服书签以及对唐宋明的服饰比较,了解了我国汉服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汉服所承载的文化。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 没有团队的合作,也就没有这次夏令营的圆满成功。每一位为这次夏令营服务的工作人员竭尽所能,使我们的夏令营圆满举行。这次夏令营活动,陶冶了我的情操,开拓了我的视野,增添了我的生活乐趣。 寻迹阳明文化,品味阳明精神 北仑芦江书院402班 贺子俊 在“学思贯通,知行合一”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中,我阅读了《少年王阳明》,受益匪浅。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王阳明就是那么一位少年英雄。 王阳明,原名王府仁,字安伯,号阳明,文能经邦,武能安世。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其《传习录》的形成与《论语》类似,都是弟子们将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其中,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瑞云送子。 王阳明出生前夕,他的爷爷王伦做了一个特别的梦,他梦到一位神仙脚踩祥云,怀中抱着一个孩子,来到他跟前,把孩子递给了他。王伦刚接过,准备道谢时,就被嘈杂的声音惊醒了,原来是自家孩子出生了。 这个故事虽有神化色彩,但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这个孩子真不一般,事实果真如此,他就是王阳明。正因为这,王阳明小时候也叫王云,他出生的那栋楼便叫“瑞云楼”。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男子汉要像王阳明那样报效祖国,“三丈男儿就应当马革裹尸”,也要像王阳明一样能文善武,以“剑气纵横三万里”的气势,赴“日新月异破桎梏”的新时代! 营友的知行合一 奉化锦屏中学802班 熊梓琰 7月11日,我们在夏令营实践基地开启寻迹阳明文化的研学之旅。灼灼烈日下,回眸看见一个高挑的身影,他好像在努力地让自己的个头儿不那么明显,好融入到我们中间来。哦,他就是我们男生中唯一的高中生——王同学。教官在寝室细细查看我们的内务的同时,又认真叮嘱这位王同学要多多关照弟弟妹妹们,如遇困难情况,一定要积极相助。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一次活动中,孙同学不小心把我的营员牌子和带子扯开并飞出好几米远,这小子见状还“肇事逃逸”了。 我心中无奈,但等我回到寝室时,却看到了暖心一幕:王同学正小心翼翼地帮我修补营员证!见我走来,他笑盈盈地把营员证递给我:原来你叫熊梓琰,你好呀,梓琰!营员证被他修补得完好如初,我受宠若惊,这或许是我见过的最通俗的“知行合一”吧! 结营仪式上,当我望着夏令营主题“知行合一”四字,脑海里浮现出的不仅有王阳明,还有我那位王同学。 是的,这世上有一种友谊叫“萍水相逢”,却恰似“久别重逢”;还有一种知行合一,叫“笃行他任,却胜似己任”…… 看向王阳明 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504班 赵诺涵 7月11日上午,我们来到实践基地,开始了一次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这次的主人公可不得了,是明朝一位圣人——王阳明。我最敬佩的是他龙场悟道,悟出“知行合一”,多么富有哲理呀! 在这次夏令营中,我还感悟了王阳明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许多优秀品德。王阳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大事,受廷杖,下死狱,遭贬谪,被诬陷……几乎每一个文臣武将在人生中经历的各种大小磨难,王阳明都承受过了,不过这些磨难让他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今人们的崇高理想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向王阳明,学习他的立志,还有他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树之根同人之志,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我们就要像王阳明一样从小立志,努力去实践。王阳明两次落榜,他却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他在挫折面前从不低头,而是勇敢地向失败挑战,最后金榜题名。 在这次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中,我们收获满满,不光在书本上了解,更亲身实践,这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夏令营。 我眼中的“王阳明” 余姚市姚江小学301班 周符予 一直以来,我心中的的王阳明好像戴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暑期,参加了阳明文化研学活动,走近他,了解他,真是倍感幸福!下面,我来谈谈,通过三天的了解所认识的王阳明。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人。《少年王阳明》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老师来教室上课,却不见学生,后来才知道,是王阳明把同学都骗到操场玩打仗游戏。看到这,我不禁嘴角上扬,原来小时候的王阳明也和我一样调皮捣蛋呢!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听阳明故居讲解员说,王阳明在一次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胜利。他说,“我们国家,所有人都能吃好穿好,我们别打了,一起住进来吧!”士兵都投降住了进来,就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束了,王阳明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敌人。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在薛老师的“阳明文化讲座”中,我了解王阳明从小玩打仗游戏,长大学习军事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军事家。 虽短短三天,但受益匪浅,王阳明我要向你学习,从小立下远大志向,长大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寻迹阳明文化 感受华夏魅力 余姚市兰江小学402班 陈艾延 迎着七月的骄阳,赏着青翠的杨柳,我来到美丽的宁波杭州湾参加夏令营。短短的三天时间,我们聆听了阳明文化讲座,体验汉服文化和陶艺课程,参观阳明故居和阳明古镇,体验3D打印技术……活动内容丰富,我收获满满。 活动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阳明心学”讲座,薛老师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心学”。王阳明先生一生的思想结晶都凝聚在“知行合一”四个字中——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儿时的王阳明,无论老师教什么,他都要去实践一番,这是他人生中最早的知行合一。我们还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传习录》,讲述了王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个半小时的内容,浓缩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之中。中年时,他被打了30廷杖仍不屈服,是对这句话的践行;被贬到龙场,在困苦中悟出真理,更是对这句话的践行。 在这次夏令营中,我学习了王阳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励志的种子已在我心中发芽,为我今后的人生指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