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期文化游览 哪里是好去处

初一男生打卡13个博物馆“找茬”

放倒的钱币(图左)与正确放置的钱币对比。
陈列在殷墟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亚长牛尊。
小吞妈妈的朋友圈。

    “博物馆能让孩子快速了解一个城市或一段历史,简直就是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来自宁波鄞州的朱女士说。

    暑假期间,全国各地兴起了“博物馆热”,各大知名场馆人流大幅增长,一票难求。有些博物馆抓住暑期旅游高峰,推出主题特展和沉浸式场景,成了许多孩子暑期文化游览的“宝藏去处”。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潘珺珺

    初一学生火眼金睛

    给博物馆“找茬”纠错

    “我们去了河南、河北、内蒙古的省级博物馆,还有一些地市级的博物馆。”小吞妈妈是宁波某初中学校的一名社会老师,这几日,她的朋友圈全是打卡各类博物馆的照片和感受。

    这趟旅行大约10余天,小吞打卡了13个博物馆,比如洛阳古墓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等。有意思的是,他们一到博物馆就分散了,都是各看各的,“我不会强求孩子跟我的关注点一样,或者给他灌输一些什么,他目前只对古代货币感兴趣,比我还懂。”小吞妈妈说。

    小吞是一名初一新生,因为从小跟着妈妈逛博物馆,渐渐对古代货币着迷,从常见的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到存世量比较少的珍贵货币,他都如数家珍。

    小吞告诉记者:“这次旅行,我在呼伦贝尔的扎赉诺尔博物馆,发现一枚大元通宝展陈上有一点小问题。那个钱币上的字是八思巴文,是元朝的国师创立的文字,但我发现钱币放倒了,就跟管理员提出了建议。在河北的定州博物馆,一位讲解员把秦(汉)半两钱,说错成了年号钱,应该是纪重钱,我也指出了她的错误。”

    小吞还准备了一袋平日里收藏的古货币,送去当地知名的货币鉴定机构,“我想亲自感受一下他们是如何鉴定,如何评级的。”

    “可能是受我的影响,我的学生也很喜欢逛博物馆。等开学后,会跟学生分享一些这次的收获。”小吞妈妈说。

    除了看展

    还有学生积极当讲解员

    7月6日起,宁波博物馆接连开展“大河文明”“鲸奇世界”两大特展,溯源世界四大文明之脉络,带来鲸豚与海洋的沉浸式科普,吸引了众多游客。

    “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以及中华文明……书上说的世界四大文明这里都有啊!”在“大河文明”展馆,10岁男孩小周告诉记者,假期里看了一些关于人类文明史的书,觉得古埃及文明很神秘,知道这次宁波博物馆有相关的展览,妈妈就陪他过来看了,“我居然在宁波博物馆看到了和书上一模一样的猫木乃伊,太幸运了。”

    小周妈妈表示,可以零距离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对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据悉,此次宁波博物馆的“大河文明”展联合意大利四家博物馆和国内13家文博单位,共计展出近200件(套)文物,其中包括6000年前的楔形文字泥板、约3000年前的动物木乃伊、彩绘木棺等。宁波博物馆策展人徐琴表示,本次展览在展陈上花足了心思,从河流对文明的塑造、艺术的培养、城市的建立、农业及物质生产等角度,将四大文明放在同一横截面,进行对比展示。

    “鲸奇世界”展作为自然科普展,也吸引了众多未成年人。“这个展览采用了问答的方式,比如鲸如何游泳、鲸如何呼吸、鲸在水中如何交流……而问题的答案,是1:1的蓝鲸心脏模型,或者是能听到16种鲸豚声音的互动装置、虎鲸的纪实视频、科考观鲸船的互动操作等。”一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爸爸说,这种方式挺吸引孩子的。

    除了来看展的,还有学生来当讲解员。8月14日,宁波博物馆开设了为期5天的小小讲解员公益课程班,就是针对小学生开设的关于宁波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的讲解培训班。

    此外,宁波美术馆推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因人流量大,招募了不少大学生志愿者。该馆副馆长魏惠东说:“我们招募了近200名来自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宁波财经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志愿者,还邀请了浙江大学的专家、老师开设了十几场‘岗前’培训课,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提供社会服务,还提高了书画的鉴赏能力。”

    在博物馆上一堂

    沉浸式的艺术研学课

    暑假里,还有不少学校、家长“组团”去博物馆研学。7月底,宁波艺术实验学校106班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宁波园林博物馆了解荷花的一生。

    “这种叫藕带,是藕小时候的样子,这个很好吃哦!”“荷叶能‘聚水成珠’,这是因为荷叶含有疏水的纳米级蜡质。水珠在叶面上来回滚动,将淤泥和尘埃清洗干净,这也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啦!”现场,华中农业大学宁波科普团团长、宁波市自然教育总校特聘讲师胡勇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孩子们还用轻黏土制作了荷花的盆景,一边动手一边回忆研学中学到的知识。“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我们也要学习荷花的优秀品质。”一名小朋友说。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辛岭校区“美创空间”艺术社团的师生们抓住夏天的尾巴,近日来到宁海的十里红妆博物馆,开启一堂沉浸式的艺术研学课。

    “哇!你们看,花轿!新娘子的花轿!”有孩子老远就指着展厅正中间的轿子。

    “没错,这花轿又叫做‘千工轿’。顾名思义呀,制作这一顶轿子就需要一名熟练的工匠花费一千个工时,而且都是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组装。在古代,一顶‘千工轿’不仅是家庭实力的体现,更是含有‘明媒正娶’的深意,这就是中国式的浪漫。”领队的老师说。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在自己喜欢的红妆展品前驻足,或席地而坐,或俯身细看,他们全神贯注地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心目中的“红妆”。

    “暑假期间,带孩子们来参观博物馆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可以借此机会丰富暑期活动,近距离感受传统习俗所带来的文化力量。”该校美术教研组长娄霞老师说。

    ■专家点评:

    打卡博物馆

    也需有正确方式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故宫,有礼了》等纪录片、综艺节目,到河南卫视《洛神水赋》《敦煌飞天》等国风舞蹈的频频出圈,国潮文化正在焕发出全新活力,各地博物馆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公众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

    从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来看,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高涨,这也许就是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过程。

    知来路,方能识归途。因为有博物馆,我们会明白我们何以为我们,中国何以为中国。

    因为有博物馆,我们会知道古老的中国早已和世界架起了一座交流与融合的桥梁。

    因为有博物馆,我们愿意循着前人的足迹,探索创造更多的未知与可能。

    可是,如果在参观博物馆时,只是稀里糊涂地在网红展品前打个卡,囫囵吞枣地在偌大的展厅转上一圈,未免可惜。因此,当我们带着孩子逛博物馆时,应该知其所以然。做好功课再出发、带着问题去解决,让万卷书中的想象到实地“奔现”,让万里路上的“打卡”在脑海中积淀,或许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博物馆打开方式。

    陈家晶 宁波市第七中学社会教师,宁波市名师、省教坛新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