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仪式感 请不要背离育人初衷

    “孩子她妈,是时候出手了!”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她还晒出了自己向有关部门发帖投诉的内容,得到很多网友的肯定和支持。

    (8月26日上游新闻)

    新学期新气象,欢迎学生返校不仅是一种形式,更蕴含着诸多教育内涵,是开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满满的仪式感会让他们对新的地方迅速产生认同,帮助他们有效融入新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学期的仪式在打扫卫生领新书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桌子上放着“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聪明伶俐”的大葱;从老师手中领取“越来越棒”的棒棒糖……

    所以,过犹不及。刻意追求仪式感,就变味成为了仪式而仪式,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直接加重了家长和老师的负担。搞一个活动,从策划到落实,离不开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开学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被锦上添花的开学仪式感牵扯太多精力,当然得不偿失。在快节奏的当下,家长们也很忙,同样经不起“折腾”。

    其次,造成了浪费和攀比。营造“仪式感”的经费,基本上是通过班费开支,这些装饰用品用完一次就丢弃,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而且,还极易在无形之中助长攀比之风,得不偿失。

    要想避免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家长需要反思,学校更应该对症下药,加以引导规范。一方面,学校可以适度开展一些学校层面的欢迎仪式,满足孩子和一些家长的“刚需”。比如,除了常规的彩旗和欢迎标语之外,可以在进入校园大门的显眼位置,设置照片墙、签名墙或拍照留念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获得感”。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旗帜鲜明地向老师和家长们表明态度,坚决反对挖空心思的“折腾”。教师节要不要向老师“意思”一下,曾一度令很多家长纠结不已,可是当学校和老师通过一条短信等方式充分表明态度之后,也就自然消融了。“开学仪式感”泛滥看似难解,其实有些时候就是学校一句话的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开学仪式感”,当然不能一刀切,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考量。用心用情,简单而不失隆重,不背离育人初衷,理应是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惟其如此,才能让“开学仪式感”回归本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胡欣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