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加知识竞赛的选手在认真答题。 |
 |
▲▶部分演讲选手风采展示。 |
8月27日,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现代金报承办的宁波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市级决赛在鄞州区潘火实验中学举行,100余名从初选中脱颖而出的“宪法小达人”齐聚一堂,各展风采。□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马亭亭 摄影记者 张培坚 从不同的视角 讲述眼中的宪法 作为“法润童心、守护成长”第二届宁波市中小学校园普法系列活动之一,“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三个组别进行,64名选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对宪法原则、宪法精神的理解。 国家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校园霸凌事件、网络暴力、全民禁毒……演讲比赛现场,选手们声情并茂,从不同的视角讲述着自己对宪法的理解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宪法故事。 高中组20号选手、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陈紫玉,讲述了一则女子拒绝搭讪后遭到殴打侵犯,最终在公安部门的扫黑除恶行动中得以维护权益、伸张正义的故事。由此,她感慨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知道正义从不缺席,因为宪法在护佑沧桑正道、还人民以公平!” “和这么多优秀的选手同台演讲,不仅是比赛,更是一种学习。”初中组7号选手、北仑区顾国和中学的刘珂宁说,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演讲,都让她受益匪浅。刘珂宁的妈妈说,虽然开学就升初三了,但她非常支持女儿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女儿自己准备资料、备稿,查阅了许多宪法知识,拓宽眼界、增加知识积淀,这本身就是一种普法教育和锻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小学组2号选手、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的屠诗婕,是新四年级的小学生。“以前我以为,宪法既神圣又模糊,它和我这个小孩子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知道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陪伴我们成长……”她从身边的两件小事讲起,讲述了自己对于宪法的理解。 选手富有感染力的演讲 获专家肯定 演讲现场,来自教育、法学、语言等方面的专家评委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分。基础等级评分包括审题立意、演讲内容、宪法知识掌握、语言表达,发展等级评分包括仪表形象、时间把握、情感流露、整体效果。 选手们的表现,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刘群作为评委之一,在听了选手的演讲后感触颇深,她表示,一些选手演讲内容新颖、感染力强,在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上较为成熟,可圈可点。 另一位评委是宁波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法学博士梁亮,他更看重选手们演讲内容是否能够紧扣主题、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表述是否精准,能否通过具体鲜活的案例和社会热点将宪法进行小切口呈现,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庞欢希望,通过参赛、备赛的过程,不仅激发同学们学习宪法的热情,同时提升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意识,真正在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宪法知识 也能变得有趣 我国现行宪法第一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修改的时间?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什么相抵触?教育部之所以强调,要在青少年中加强宪法教育,推动宪法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因为什么? 此次知识竞赛紧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生命安全、诚实守信等内容,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日常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竞赛还设置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三个组别,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答题目都不相同,当天50多人参加笔试。 来自北仑区长江小学的李锦昊是小学组考场最快答完题的。虽然课堂上还没学过宪法,但他对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宪法学习看上去很枯燥,但只要理顺关系,了解宪法和我们究竟有啥关系,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从《无罪辩护》到《法治的细节》,宁波中学的童周浩在学习之余会看一些法律书籍。童周浩说:“我的梦想是从事法律工作,参加这次竞赛一方面是为了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使法治意识真正融入到我的成长之中。” 考场外,还有不少“陪考”家长。宁波市鄞州区潘火实验中学朱诗妤的妈妈笑说,之所以鼓励孩子参加这次比赛,比赛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让她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习惯,做合格的小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