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第一课 让科学教育扎根孩子心灵

    宇宙已存在大约137.5亿年、太阳系年龄45亿多年、地球出现生命已有35亿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给宁波市中小学生讲“开学第一课”时说,如果你们把宇宙的历史等比缩略成一个月的话,人类直立行走只有1分钟。而人类文明出现,只有一秒钟。

    (本报今日A04版)

    谈起科学教育,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往往是戴着老花镜的科学家们,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向我们揭示某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而且科学家的形象多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

    科学真的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铁面吗?当施一公院士站在学生面前,通过温文尔雅的讲解、深入浅出的科普、形象生动的展示,还有充满动感的数据和材料等,瞬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原来,科学家并不呆板;原来,科学并非高深莫测;原来,科学探索也充满乐趣,而且还有理论美、数字美和对称美。畏惧和畏难情绪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热爱,鼓励青少年选择科学、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事业。

    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国家间的竞争最终源于科技和人才的竞逐”“必须全力推行科学教育”。然而,由于科学教育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高分和升学率,家长、教师和学校对科学教育的热情仍然不高,这就导致孩子们接触科学大师、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导致了中国公民包括孩子的科普素养普遍不高。

    当人们对科技和科学认知不足时,就容易被伪科学、反科学等迷信思维蛊惑,不少中小学生甚至迷上了星座说、看手相、星相占卜之类的图书。

    从这一角度来看,宁波市启动的“开学第一课 院士讲素养”,确实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纯洁、空白的认知空间被迷信、庸俗等价值观所占据。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多对孩子进行形象生动的科学教育,多将科学家请进课堂,多让孩子零距离接触大师,多让孩子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和趣味,为孩子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励孩子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努力自强不息,成为优秀的未来建设者。

    耿银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