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宁波前湾新区观塘湖小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颁奖仪式。获奖的学生不是因为成绩好,也不是因为才艺佳,而是因为他们守护了一枚生鸡蛋足足7天,并保持完好无损。 (9月19日《现代金报》) 孩子犹如易碎品,每时每刻离不开大人悉心呵护。把孩子化身大人、把鸡蛋化身自己,让孩子在精心护蛋中体验大人的不易,看似无聊,实则是一场体验式感恩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完全必要的——大人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很多方面是孩子看不见也想不到的,通过角色代换体验,孩子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活动中,270个孩子只有45个成功,有孩子在所感所悟中写道,“好累呀!”“妈妈辛苦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输式教育省时、干净、安全,利于教师对学生学的指导,但由于少了实践这个过程,学生的“学得”和“悟得”又往往不发散、不深刻、不具个性,难以形成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的自觉和究源穷理、批判创新的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式教育。在活动中,有孩子给鸡蛋化彩妆、取名字;有孩子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捧着、握着、揣着;有孩子用塑料袋、纸杯、小盒子、棉花、绳子、布、皱纹纸等辅助工具保护鸡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孩子们都会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做好一件事,除了有心,还得有“法”。 对于很多教育活动,人们都提出了理想的体验环节:传递节约观念,可以让孩子吃苦流汗中,知“一丝一缕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汗水所成”;培养礼仪习惯,可以把孩子拉到公众场合“遛遛”,破胆量、晓人情、知细节;播撒科学的种子,可以放手让孩子动脑动手,于思考中找灵感,于实践中激发探索欲……有的学校指导家长,也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给孩子创设一些意外情景,帮助孩子构建生活常识,懂得意外无处不在,学会注意、宽容、谦让等。 但现实中,这样的活动开展却又常常受到掣肘和陷入误区。比如,过多考虑时间、效率、安全问题,只是围绕书本活动“打转转”;更愿意开展大声势活动,为宣传、评比服务等。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小活动也可以实现大目的,在改变不了掣肘的情况下,不妨创新方法,把小活动穿插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用小活动来刺激学生学思践悟、完成学习任务。井山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