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师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岛学校的“汪妈”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深受学生喜欢的汪老师。
人物介绍:
汪莉莉
大榭中学高级教师
宁波市“立德树人”好老师提名
大榭开发区“爱心教师”
推荐理由:
她被同学们亲切称为“汪妈”,从教27年,她始终坚守教育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学科骨干,她以新思路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个别辅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细心、耐心、爱心引领学生,深受师生和家长信任。

    暑假,上午7:00,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跑道上,一个少年正在一圈圈跑步锻炼,在跑道前方,一位中年女性在帮他掐秒表,并大声鼓励着:“加油!”“好,有进步!”

    这个少年,是大榭中学初三学生小于(化名),前方鼓励他的,是班主任汪莉莉老师。□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她送来温暖

    被学生亲切称为“汪妈”

    暑假期间,小于和汪老师有个约定: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备战梦想中的学校!

    看到少年奋进的模样,汪莉莉很为他高兴,和初一刚接班相比,这个学生俨然换了个人。

    汪莉莉和记者说起了小于的成长故事:“刚上初一时,这个孩子比较贪玩,性子很急,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排在年级后段,缺乏上进心。我了解到小于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是很聪明的,就每天找他谈心,观察他的行为,一点点鼓励他。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大幅进步,信心和责任感都增强了,我们还一起拟定了学习目标,每天朝着目标奋斗。”

    这样陪伴学生、关爱学生、用爱心圆孩子的梦,是汪莉莉从教以来一直恪守的初心。

    从教27年,她已经不太记得清多少次帮助学生排解烦恼、打开心结,也想不起自己多少次向需要帮助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她的关爱,为学生送去了温暖,她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汪妈”。而她也始终像母亲一样,关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她不仅是学习中传道授业的老师,更是在校园生活中的另一位“妈妈”。

    她用心交流

    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汪莉莉是班主任,又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工作很繁忙。她的办公室在教学楼三楼,但她在一楼教室旁的空教室安了张办公桌。“我一般就坐在那里,这样孩子们不用来回跑三楼,我也可以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她说。

    这么多年来,她给自己立了个“小规定”,每天要抽出时间,找两到三个学生谈心,发现个别学生需要多关注的,就连着几天和这个学生聊天谈心,“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困惑,当孩子信任你,也非常愿意和你分享,进步就更快了。”

    “汪妈”还有个和学生沟通的习惯——通过笔谈和学生交流,“每个学生都会有家校联系本,我就在上面留言或写评语,和学生交流分享。”比如周五的时候,她就根据每个学生一周的情况针对性留言,提醒学生安排好双休日,趁热打铁进行复习预习,劳逸结合;而在周一时,她根据每个学生提交的作业,提出一周的学习建议。

    更多时候,她的留言如一首首隽永的诗歌,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我的孩子,请做最好的行动,加油!”

    “孩子,你努力了,奋斗了,就可以昂首挺胸地说:‘我没有辜负大好时光,没有辜负自己,我的人生由我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希望你越来越认真!”

    有学生说,这些温暖而激励人心的评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激励鞭策着大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前行。

    她胸怀大爱 匿名帮助贫困学生

    不少身边的人觉得,爱是在汪莉莉血液里流动的,在骨子里结晶的,它源源不断地由心而生。她自费给学生购买班服,家境拮据的学生时常会得到她的帮助关爱;对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她不厌其烦多次家访,直到做通思想工作;初三毕业班学习任务重,她心疼孩子们,自掏腰包给学生们买面包和牛奶……

    对此,汪莉莉只是淡淡地说:“这个没什么,看到孩子需要帮助,每个老师都会这么做的。”

    汪莉莉的温暖,不仅是给自己的学生。她曾先后匿名帮助两名素昧平生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04年,她从全国贫困生资助网站得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的小王同学父母双残,丧失劳动能力,家境贫困。于是,她立即向这位渴求读书的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每月给小王寄生活费,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直至小王所在学校的校长寄来一封感谢信,同事们才知道,身边竟有这样一位热心人。

    2008年3月13日,山西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浙江爱心千里“飞”侯马》的报道,讲述了汪莉莉资助侯马市贫困女孩小张的故事。小张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再婚后,全家靠夫妻二人种地和打工为生,除赡养年迈的老人外,还得供两个女儿上学,虽然节衣缩食,全家生活依然困难。得知消息后,汪莉莉给小张寄去了价值500多元的书籍、衣物,从初一直到初三毕业,每个月给小张汇去300元生活费。为了方便联系,她还出资为小张家里安装了电话,一直关心她上高中、考大学。现在,小张已经大学毕业,且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她感动了学生 “想成为汪老师这样的人”

    对于“汪妈”的热心关爱与陪伴,目前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的小吉同学至今仍记忆犹新。

    2012年11月的一天,小吉突发急性肠胃炎,身体十分难受,在同学搀扶下寻求老师帮助。汪莉莉得知情况后,立刻驾车带他前往最近的医院,为他挂号、缴费,陪着他去相应科室做检查,耐心细致地向医生询问。得知孩子需要输液,汪莉莉安排好下午工作后,选择继续陪伴他,像母亲一般鼓励他。直到家长赶到医院,她才细心地向家长交代医嘱后离开。

    小吉在大榭中学毕业后,和“汪妈”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到中考时,他都会录制视频来为学弟学妹们加油,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时我就会有点凡尔赛地和学生说:这位哥哥这么棒,但当时和你们一样就坐在这个教室里,如果你们也和他一样努力奋斗,也会成为这样优秀的人!我认为身边的榜样力量更大,学生们通过内驱力,慢慢地向优秀的人学习靠近。”

    “汪妈”的爱心感动着学生,而学生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感动着“汪妈”。有好几个学生都对她说,以后想成为汪老师这样的人,还有学生报考师范学院表示想成为汪老师这样的老师。“作为老师的我,非常感动。其实,教学相长,我也常常从学生身上感受到、学到很多,所以这时我就会告诉自己,为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为了心中坚守的使命感,要做得更好,把爱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