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展示自己挖到的番薯。 |
 |
摘毛豆,我是小能手。 |
金秋十月,丰收季节。校园里的劳动基地里,各种蔬果和农作物成熟了。于是,挖番薯、摘毛豆、拔甘蔗、摘橘子、采棉花……不同的劳动场景,相似的欢声笑语,在不同的学校里一幕幕上演着。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师,教会了孩子们很多东西;学校里的老师们则因地制宜,开发出不同的校本课程。于是,劳动之余,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也渐渐形成。 因时而化,顺势而为,丰收季的劳作,是最好的劳动教育。 □现代金报 | 甬派 王伟 樊莹 钟婷婷 马亭亭 图片由学校提供 挖番薯 “薯”于孩子们的快乐 “哈哈,刚刚挖出了2公斤重的‘番薯王’。” “这串像七个葫芦娃。” “我的更特别,又大又圆,像一个小球。” 秋收时节,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开展“品薯·悟秋”劳动主题活动。从挖番薯、制作番薯美食到写番薯观察日记、画番薯,历时大半个月,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番薯的生长过程,还体会到农民伯伯农田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当天,学校“善作园”劳动实践基地热闹起来。一片番薯地里,老师傅先给孩子们做了示范,只见他把锄头对准红薯苗的旁边,再用力挖下去,这时锄头已经到了红薯的下面了,然后把锄头向上一提,一串串番薯被陆续翻出地面。“哇!红薯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 随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拿着铁耙、铲子等工具行动起来。脏乱的杂草和突然蹦出来的小虫子阻挡不了孩子们的热情。你拔草、我锄地、他运草,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608班的肖乾雨同学发现,挖番薯不仅是体力劳动,还是一种烧脑的技术活。使用铁耙等工具的时候,下手不能太重,否则一不小心就把番薯挖破了。 这两周,学校的劳动作业也是围绕“品薯·悟秋”主题展开。学生将自己挖出的番薯带回家,制作各种番薯美食,如一年级的同学“烤番薯”、二年级的同学煮“番薯汤”、三年级的同学熬“番薯粥”、四年级的同学烹制“芝士焗番薯”、五年级同学调制“芋圆奶茶”、六年级同学做“拔丝番薯”。 用心感受了,用心品尝了,便是幸福滋味。505班鲁思彤同学说:“烤番薯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的味道 ,还因为它的神奇之处。当火烤透了第一层薄皮,番薯便会渐渐熟透,香气四溢,再经过翻烤,番薯的味道渐渐浓郁。火上烤的番薯像是在舞动,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守在一旁,等待它们变得美味可口。”602班朱诗涵同学感叹道:“在一次次的农事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付出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善作园,我心中的乐园!” “有趣的劳动课拉近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与周围自然环境的亲密度,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从而提高探究事物的积极性。番薯收获之后,学校准备种植油菜,除了五年级种植模式为育秧,其他年级种植模式为撒播。通过对比种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东江校区教导处朱珠老师说。 摘毛豆 他们已经是熟练“小农人”了 “一株毛豆上长了好多节毛豆啊!”“我们赶快把它们一节节摘下来吧!”……10月9日中午,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五(3)班的学生们来到校内的劳动基地——陶耕园,成了第一批采摘毛豆的“小农人”。 几个男生自告奋勇下到田里,没费多少气力就把毛豆整株连根拔起,交给田边的同学,不一会儿就把一畦的毛豆都“拔上岸”了。“以前我只剥过毛豆,这是我第一次拔毛豆。”曹安哲一边拔一边告诉老师:“好像也不是很难,可能因为前几天下过雨,泥土比较松软!” 田边的同学们从曹安哲手里接过整株毛豆,开始把上面的果实一节节摘下来,记者看到学生们的采摘手法很娴熟,一手抓着毛豆株,一手摘,不到两三分钟整株毛豆就剩下了叶子。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说,上个月刚摘过陶耕园里的花生,和摘毛豆差不多。把毛豆摘下来需要的力气比花生大一些。“我们学校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作物长成,每次来采摘是最高兴的时候。”同学们一边说,一边把摘下的毛豆放进了箩筐里。 “等其他班级下午体验采摘后,收获的毛豆会送到食堂,请同学们品尝。”该校德育副主任蒋波表示,毛豆是学生们在几个月前种下的,平时学生们会来照看,从种植到收获,学生是全程参与的。学校每个季节都会根据时令、课程设计和学生需求,由师生一起种下农作物。接下去,会有菱角、草莓陆续“上市”。 记者了解到,该校每年都会在秋分节气举行丰收节,今年分年级制作了广式、苏式、冰皮、桃山四种月饼,用的馅料花生、芝麻、葡萄全部产自这个陶耕园。 作为宁波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九龙湖中心学校一直注重劳动教育、农事活动、农俗体验,迎合四季的更迭、节气的变换,让学生们在拔花生、摘毛豆、腌咸蛋、做笋干咸齑、做灰汁团、包春卷等多元特色的劳动课程中,体会劳动所赋予他们的拔节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