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棉花采摘,满载而归。 |
 |
橘子味的快乐。 |
 |
孩子们拼尽全力拔甘蔗。 |
拔甘蔗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师 10月8日,长假后的第二天,天气转阴。瞻岐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往自己班的种植园地跑去,他们想看看长假后的种植园地里有什么惊喜。这一看,大家发现,毛豆把枝头都压弯了,橘子更黄了,棉花咧嘴笑得灿烂,甘蔗长得又粗又高,仿佛在召唤小朋友“快来快来尝一尝!” 大三班的孩子决定拔甘蔗。走进甘蔗地后,孩子们议论纷纷。“甘蔗的根是不是长得很深呢?好拔吗?”“有什么轻松的办法可以拔出来吗?”有的孩子说用铁锹挖甘蔗,有的孩子提议好朋友合作拔甘蔗,还有的孩子邀请老师一起组团拔。正当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奋力一拔时,咔嚓,甘蔗竟然断了!“原来拔甘蔗这么轻松呀!”孩子们雀跃无比。 老师告诉孩子们,实际上,甘蔗根系的深浅与土壤有关。当甘蔗生长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时,它们的根系会更深地侵入土壤深处以寻找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以保持其生长和发育。如果甘蔗生长在水分充沛的环境中,根系则较浅。 “这是我第一次拔甘蔗!”“我发现越高的甘蔗越不好拔!”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该园园长谢红云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田间农作物,瞻岐镇中心幼儿园利用农村幼儿园面积大的优势,种植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从大自然中熟知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亲身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大自然就是一位渊博的老师,会教给孩子们很多很多。”谢红云说。 摘橘子 摘出一门校本课程 秋起,橘黄,镇海区贵驷小学的橘园被孩子们喜获丰收的快乐包围。他们采摘成熟的果实,品尝橘味的甜蜜,不由又想起了过去一年橘子带给大家的快乐。 春天的橘园里,他们学习如何养护橘子树;慢慢地,他们看到橘子从一个个小果实变成大果子,从青色变成黄色,如今,终于到了可以采摘品尝的时候了。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秋天,他们在校园里开过橘子PARTY,后来,老师还带着大家到中医馆,一起了解从橘皮到陈皮的变化过程,以及陈皮的药用价值。其间,他们还设计过带橘子元素的文创产品…… 学校里这片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橘园作为校本课程《驷桥橘缘》的劳动实践基地,为提高孩子们的劳动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学校也由此延伸出了各类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如今,又到一年丰收时节,橘子味的快乐正在延续。 采棉花 记住父辈们的经历 不同的校园里有不同的收获。慈溪市宗汉街道新世纪小学的校园种植基地里,棉花成熟了!10月8日,学校组织学生采摘棉花,师生一齐庆祝丰收、乐享劳动果实。 9月下旬至10月初,正是棉花的吐絮期,校园种植基地“尚耕园”里的棉桃挂满枝头,吐出了一团团柔软雪白的棉絮。学生们小心翼翼采下一朵朵棉花,去除表面的杂物,轻轻放入篮子里。 蔺思源同学说:“摘棉花真不容易,要弯着腰,还总是被棉花壳扎到手。从春天的播种到秋日的收获,一株株小苗经过多少风吹雨打才长出雪白的棉桃。农民们太不容易了!” 不过看着渐渐满起来的篮子,同学们还是挺兴奋的。 据了解,慈溪市宗汉街道新世纪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来自周边村、社区。在当地,学生的父辈、祖辈曾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经历过白棉花的种植。近年来,由于产业的调整,棉花的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为了让学生了解三北大地棉花种植的悠久历史,了解父辈种植棉花的劳动经历,学校便通过棉花的种植、采摘、收获、加工等一系列劳动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思考和探究创新。 从播种棉籽到收获棉花,学生们以土地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观察棉花生长过程并进行记录,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开展科学探索。他们通过体验种植棉花的全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享受收获的乐趣,在劳动中培养实践精神和刻苦精神,实现劳动教育新时代的新样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