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动员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技术官员、志愿者在幕后全情投入

师生助力 为亚运贡献甬教力量

张晨曦。资料图片
余依婷回到母校,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张春良在杭州亚运会担任NTO。

    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经过16天的奋力拼搏,以201块金牌、111块银牌、71块铜牌的成绩完美收官,这也是中国在亚运会参赛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的886名运动员中,有18名宁波籍运动员。他们共参加了12个赛项,共获得14枚金牌、15枚银牌、1枚铜牌,打破1项亚洲纪录和3项亚运会纪录。

    运动员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技术官员、志愿者在幕后全情投入。精彩的杭州亚运会背后,有许许多多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助力,其中有一股力量来自宁波教育系统。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金牌背后彰显着 宁波体教融合的成果

    “我太激动了,她获得了三枚金牌!”作为余依婷的启蒙教练,镇海区中心学校游泳教练王波伟,难掩兴奋之情。

    高中尚未毕业的余依婷,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泳坛新星的?时间回到2011年,镇海区中心学校要招游泳运动员,教练王波伟前往各幼儿园选才。“来到宝山幼儿园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孩子。当时余依婷在读大班,在同龄孩子中,她个高臂长,人很水灵,再看她的爆发力和柔韧性,更加觉得是个好苗子了。”

    跟着王波伟老师,余依婷在镇海训练了2年多时间,每周一到周六,每天课后两小时,如果有比赛,周日也会集训。等到余依婷上二年级后,王波伟觉得应该给她一个更大的平台,于是推荐其到宁波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

    2015年,余依婷10岁,迎来了前十年里最大的收获。那一年,在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中,她获得3金1银1铜,并打破一项全国纪录。之后,她进入省队,走向了更高的平台。

    余依婷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龙舟赛项获得三枚金牌的丁思洁在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返回母校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喜悦,小学时期的她,就已在校运动会中崭露头角;获得羽毛球男子团体金牌的王昶在宁波市李惠利小学白鹤校区(原宁波市白鹤小学)就读时,他的羽毛球能力被体育老师发现,在学校大力推荐下,王昶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就被输送到市羽毛球队训练,开启了他的体育生涯……每个运动员的背后,都离不开学校和教练的辛勤培育,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彰显着宁波体教融合的成果。

    超50名老师担任技术官员 为亚运会贡献力量

    9月2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跆拳道比赛的NTO(国内技术官员)之一陈佩佩,踏上了回甬的归途。她目前任教于象山县高塘学校。一路上,她回想着中国运动员夺金瞬间,依然难耐激动的心情。

    包括陈佩佩在内,象山共有四位体育老师,在杭州亚运会比赛中担任NTO。其他三位分别是象山县第二中学的体育老师汤林昱和张春良,象山县第三中学的体育老师练志敏。汤林昱是篮球比赛的NTO,其他两位均是田径比赛的NTO。

    成为亚运盛会的NTO,老师们都非常激动和荣幸。张春良告诉记者,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加入亚运会NTO的队伍。前期报名、笔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对裁判员的执裁经验和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留到最后的,基本上都是赛场上“行走的规则”。

    “我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认真钻研竞赛规则和裁判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英语口语练习。”张春良说,只要能实现站在杭州亚运会赛场的心愿,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9月底,我们来到亚运村,走进‘大莲花’,心里是说不出的激动和震撼。这是我们家门口的大赛啊。那几天,我们几个人认真竞走场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熟悉路线,一起讨论执裁的要领,全力以赴完成裁判任务。”练志敏说,他认真完成每天的裁判工作,竭尽全力为杭州亚运会保驾护航。

    在杭州亚运会的田径赛场上,还有一对特别的父女,他们都是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双双承担了本次亚运会田径赛项的裁判工作。父亲是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朱水敏,女儿是宁波市第二中学的体育老师朱威仪。朱水敏今年正好60岁,这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执裁。

    “真的太幸运了,退休前还能参与这么大的盛会,与女儿一起服务亚运。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一块又一块的奖牌,我们都特别自豪。”朱水敏说。

    据统计,宁波共有超过50位老师,在各个赛项上承担着执裁的工作。他们的参与,是教师们专业精湛的表现,体现出了宁波教育人具有敏锐的学习力、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658名“小青荷”投身亚运 展现宁波青年风采

    从9月16日正式入驻场馆,到9月28日象山赛区赛事结束,来自宁波高校的658名“小青荷”全力服务于竞赛技术运行、反兴奋剂、礼宾接待、场馆运行、升旗手、随队翻译、语言服务助理、媒体运行、转播服务等多个岗位。

    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早已练习成千上万次;反应机敏的背后,是他们周到详尽的应急预案;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里,是他们做好东道主、迎接八方来客的热诚。

    在宁波亚运分村的众多志愿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小青荷”: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没有重复的工作内容,却时常来回奔走于亚帆中心与亚运分村之间,扮演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代表队“管家”的重要角色。

    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研究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张晨曦就是这样的志愿者。她一天的工作在清晨6点的亚运分村拉开序幕:清点运动员的人数,跟随他们前往亚帆比赛中心,协助他们顺利检录,之后便是长达8小时的随时待命。

    这个岗位的工作看似琐碎,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大到比赛过程中与裁判沟通的翻译、运动员不同时间段来回亚运村的车次安排;小到运动员在亚运村期间油盐酱醋的供给、衣食住行的保障……简单来说,随队助理是各国运动员代表队与亚组委竞赛、交通、餐饮等各领域间联系沟通的纽带。作为一个国家代表队的“管家”,除了需要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张晨曦代表了千千万万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的宁波青年学子,展现了超强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更凸显了宁波教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效。

    辉煌战绩背后的

    “教育处方”

    宁波能够取得辉煌的战绩,背后离不开宁波教育与体育多年的深度融合。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教育局印发了一个文件,为宁波市体育工作开具了细致的“教育处方”,以确保中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时长和质量,实现“一生一技”。

    落实了体育技能的普及工作,精英的选拔和培养也同样不能落下。

    首先,每年年初,市教育局会同市体育局制定年度体育竞赛赛事计划,覆盖20多项奥运竞赛项目,以文件形式联合下发给各区(县、市),形成“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赛事”的培尖激励机制。双方互相配合,互有侧重,优势互补,努力培养文武双全、品德高尚的优秀的体育运动人才。

    其次,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每两年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选,每次评选出近180所学校,覆盖30多个运动项目。他们积极创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体育生创造肥沃的训练土壤。

    此外,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被更大限度地拓宽。市教育局规定,每年高中段学校要招收一定数量的体育特长生,对那些长期在少体校训练而又无法向省队输送的运动员,可以通过中考特长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如宁波市四明中学排球队,宁波市第四中学、姜山中学的足球队,四中的篮球队,慈湖中学的田径队等,都是体教融合的典范。既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又提高了学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近5年来,宁波有105名运动员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