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智博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已有20多所学校达标

宁海校园充满“智慧范”

梅林第二小学智慧农场,学生正在进行移栽。
潘天寿小学天明校区“可视化放学系统”。

    学生通过“空中课堂”同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老师通过“云备课”在线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宁海县各所“智慧校园”,这样的教与学场景已成为师生们的日常。近年来,宁海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宁海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记者近日在宁海校园里感受了一番“黑科技”。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董峰峰 陈俊

    场景一:校园管理充满“智慧范”

    “放学中:一年级(1)班。未放学:一年级(2)班。”10月16日下午4:30,记者在潘天寿小学天明校区地下接送区域看到了两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各班级的放学情况。电子屏幕下方排列着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闸机口。与这套系统相关联的正是本学期新投入使用的“可视化放学系统”。

    该校将地下区域进行了隔离划分,一部分为指定接送区,另一部分为机动车辆停放区。两块区域之间步行不过5分钟,学生等候专区还设有课桌椅等便于孩子们耐心等候。家长吴女士表示:“以前我们一窝蜂在学校门口等,人和车挤在一起,尤其是下雨天,很混乱也很不安全。现在家长开车直接进入学校地下车库接娃放学,更方便、更安全了。”

    场景二:智慧装备投入劳动课程

    在宁海,智慧课堂还延伸到了劳动课程。打开梅林第二小学的“无土栽培”创新实验室,绿意扑面而来,一排排立体结构的白色架子上,种满了青菜、香芹等多个品种的蔬菜,近50平方米的教室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空间。

    前来上课的学生们像小蜜蜂一样钻到架子间,摸摸青菜的叶子,闻闻薄荷的味道,争先恐后地提问:“水怎么输送?”“营养液怎么加?”科学老师徐佩莹指着实验室里一个方正的大铁箱说,那是数字调控的中央系统,可以自动供水、供肥料,把植物所需的营养液和水供给蔬菜。

    据介绍,该校运行了两年智慧种植仪,能够让学生体验无土栽培,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宁海已有20多所智慧校园达标学校

    宁海县教育局于2019年6月启动“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目前四期项目共计投入1238万元,借助钉钉平台进行自主开发,打造统一的县域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体系。

    平台采用“1+N”模式,包含一套教育局端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各个学校端使用的智慧校园平台,集成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县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数据有效利用和分析,构建“轻松教育”工作环境。

    截至2022年底,宁海县共有21所学校成功创建宁波市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其中宁海县城东小学和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成功入选2022年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名单。

    “接下来,我县将继续开拓更多智慧校园应用场景,助力学校打造数智赋能、平安高效的校园环境,加快实现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的升级变革。”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童仁省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