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王佳丽 【摘 要】专注力对于学习来说尤其关键和重要,关注和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此,要关注低段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分析其课堂专注力的表现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专注力 语文课堂以其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语文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多、知识面广、方法多样,课堂运转灵活多变,需要学生在课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小学低段学生生理特性决定了其注意力发展尚不完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是影响语文课堂学生专注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课堂教学中低段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低段学生专注力特点 (一)有意注意的指向性不稳,游离于学习状态之外的现象普遍 从生理来讲,小学低段学生的身体机能都处于较低水平,体力与脑力都不足以为其提供将有意注意长期指向于学习活动的条件,因此在长达四十分钟的课中会经常发现学生产生注意力分散行为。从心理学来讲,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且具有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和诱惑的心理特点,当新的刺激出现时,学生会不受控制地将注意指向新出现的刺激物。 (二)注意稳定性保持困难,注意分散行为时有发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只能持续15-20分钟左右,这是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消除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无关事物的注意通常由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并不带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力的参与,因此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注意力状态。而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恰恰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可能被任何一件学习活动之外的物品或事物吸引。 (三)注意转移滞后,学习任务的过渡或转换不畅 小学低段学生将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的能力较弱,注意的转移水平低。比如当学生完成字词识记的游戏之后,往往沉浸在游戏的情绪中无法快速进入到下一任务的学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以一下《荷叶圆圆》为例,探讨低段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问题:1.除了已经梳理出的注意力分散行为,还可能会有哪些行为?2.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时间分布;3.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因素有哪些? (二)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分析、研究。”由于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之一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时间分布,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因素有哪些?”围绕这一问题,笔者选择了三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以其所涉及到的影响学生专注力的教学行为作为观察视角,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情况,以及可能会出现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观察量表见右图)。 三、研究结果与建议 (一)研究结果 1.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长呈现阶段性特点。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课堂的各个时间段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刚开始(0-10分钟)和课堂快要结束时(30-4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注意力水平较低。 2.学生各个教学环节专注度不同。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导入、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时候,学生专注程度高,较少出现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而在随文认识生字、学习第二段以及写字时做小动作、摆弄东西的学生数量均有上升趋势,专注度较低。 3.经过教学调整学生专注度有所提升。 分析了前两次的试教中学生专注度出现波动较大的环节之后,笔者及团队教师就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的地方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发现第三次教学时学生的专注度有了明显提升,且保持专注的时间增加,注意力稳定性得到保持。 (二)保持课堂专注度的建议 通过三次磨课时记录的课堂观察量表来看(见上图),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注意力持续时长增加,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更加积极,对课堂活动的投入程度加大,任务之间的转换速度加快,回答问题准确率较高,据此总结出以下保持课堂专注力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增强有意注意的目的性。 有意注意的特点表明,注意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清楚,个体的意志就越坚定,越能在活动中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从而吸引和保持有意注意。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水平与持续的时间与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清晰、明确有着很大联系,教学目的越具体、越清晰,对学生的引导性就越大,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意义的理解就越深刻,愿望就越强烈,从而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比如在初读课文环节,教师提出明确的三点朗读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通过这一行为明确任务要求,以防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因漫无目的而产生注意力分散行为的情况,以任务目的约束学生注意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1)游戏法。 最能吸引人的事物,即人最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对游戏拥有着无限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捕捉到学生爱玩的心理并加以运用,就会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当中来。 比如在教学“小水珠”和“小蜻蜓”在荷叶上的动作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动作读好句子,不仅加深记忆,还维持了学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2)榜样示范法。 生字词内容的学习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容易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因此可以在课堂上树立榜样来激发其他学生。比如在认读“歌唱”一词时,字词教学已到识字环节的后半段,部分学生开始有小动作或者走神。在第二次磨课时把词语放入句子的朗读教学,由之前的全班齐读改为请小老师来带读,从而保持学生在学习字词时的注意力。 3.教学媒体多样化运用,唤起学生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讲解来完成,还要通过形象思维的建立,如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要依托其他较为直接的形式把它们详细、直观地演示出来。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做到这一点,它打破了视觉的局限,采用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因此教学多媒体的多样化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水平。 比如在问到“小水珠把荷叶当成摇篮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呀?”时,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需要把自己代入“小水珠”“躺”在摇篮上体验,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摇篮”,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与体验,保持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吸引,激发学生有意注意。 4.授课过程环环相扣,促进学生注意转化。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并引人入胜,注重前后知识的承接和紧密联系,以前面的知识学习带动后面的知识学习,从而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前后知识的呼应,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能够由一个学习任务快速连接到下一个任务。 教学完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后,教师用语言过渡“这么美的荷叶,不仅吸引了小朋友们,还吸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呢,请你读一读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一圈小伙伴的名称”,自然而然进入到后续段落的学习。 在之后的教学探索中笔者也逐渐发现:课堂注意力的保持或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短期注意力表现,就轻易地判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水平有没有提高,在后续的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力。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积累,勤于思考,将提出的教学设计策略不断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在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保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