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1/xdjb/2023-11/03/A7/10041878_ds-qianyh_1698916737370_b.jpg) |
开幕式上颁奖现场 |
10月31日上午,2023年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新时代·新模式·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系列活动在宁海国际会展中心启幕。1场专家主旨报告、5个专题分论坛、27个专业学科81节观摩课和27场课堂教学(课改)研讨……正值宁波中职“三新”教改20周年之际,今年的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田荣华 辛艳凌 20年,1289位教师站上“三新”舞台 今年是“八八战略”在浙江实施的20周年,恰好20年前的10月,宁波中职人搭台架梯,唱起了一场“深化‘三教’改革、赋能学生发展”的大戏。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英语教师唐敏教书28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她感叹,“三新”活动每届都有不同的主题,也会尝试创新形式,注入新元素、渗透新理念、研究新方法,这对于教师成长非常有用,“在这个平台,老师们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分享,有利于提升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加过三届“三新”活动的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首席教师葛云龙受益良多,他特别提到了磨课研讨,“磨课环节中,各学科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管理、专业素养等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现对课堂的驾驭。各学科名师集中对教师听评课,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出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强教必先强师。在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中职英语教研员崔瑾眼里,“三新”活动已成为强师工作品牌。20年间,1289位教师站上“三新”的课堂或讲坛,探索课堂新生态。其中,又走出了25名省特级教师、35名正高级教师、82名市名师(专业首席教师)、116名市骨干(优秀双师型教师),成功培育了31个市级创新教学团队,其中3个获首批省级立项。 近十年,宁波在全国教学能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荣获26个一等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257枚金牌;在近两届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喜获2金3银3铜,11名师生喜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宁波中职能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离不开教研部门的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本届活动开幕式上,主办方对教学能力、班主任能力比赛,多彩课堂、信息化说课等国家、省、市一等奖获奖选手进行了表彰。 对接产业,突显类型“再出发” 本届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指导,宁海县教育局和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主办,以“课堂对接产业,育人突显类型”为主题,为期3天。 宁波各区(县、市)教育局分管局长、职成教科科长,全市中职院校书记、校长、专业负责人以及杭州、绍兴、舟山、台州和四川凉山州的教育同仁,共490多人参加线下活动。当天,线上直播同步进行,让无法到场的老师也能感受到现场氛围。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飞在致辞中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三好”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建好宁波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品牌;二是苦练内功,做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新基建;三是勇于担当,铺好职教学生衔接培养的新路子。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聚焦人的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让中职学生成为学历有提升、技能有水平、企业抢着要的香饽饽。 现场,“第二批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校”(宁波4所)和“宁海县产业人才学院人才培养基地”获授牌。 当天,还举办了中职学校服务企业典型案例展和百名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展。宁波市委政研室主任宋炳林受邀作了题为《聚焦产业 助力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旨报告。品牌培训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班主任能力、基于教情学情的教学工作、杭绍甬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5个分论坛分场地的活动也陆续举行。 “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和社会大趋势、产业行业大形势相对接。”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书记、院长陈曙东认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职业教育的“风声”,政府推动和扶持产业的政策就是“雨声”,脱离了“风声雨声”的读书声只能是闭门造车,学校在开设专业和布局招生时要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类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