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义遒教授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于卫卫)“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间,如此神秘又令人着迷。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时间计量的探索。原子钟作为世界上已知最准确的时间测量和频率标准,在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著名物理学家、波谱学和时间频标领域知名专家王义遒教授就是我国早期原子钟研制的主持者之一。 10月23日,全国“最美教师”王义遒教授重返母校慈湖中学,为母校学子们带来讲座《科技兴国,少年强国——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青年学子的学习自觉》。 当白发苍苍的王义遒教授步入庆云楼报告厅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90分钟的讲座中,91岁的王教授始终坚持站着演讲。讲座开始时,有老师请他坐下讲,他谢绝了,说:“我喜欢站着讲课。” 王义遒教授表达了再次回到母校的喜悦之情,他说一生以慈湖中学的老校训“忠信笃敬”为训,“只知耕耘,不问收获”,未辱没母校栽培!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他做了两件事:一是从核磁共振波谱学到量子频标,制出第一台原子钟;二是从大学教学科研,到高等教育管理、大学建设。留学时本专业为核磁共振的王义遒教授,学成归来后因国家科研需要,便毫不犹豫地改变研究方向,开启了对原子钟的研究。在翻阅了无数相关文章与国际文献后,方才摸透了原子钟的原理,最终成功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原子钟,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 很多人知道原子弹,但不一定知道原子钟。实际上,在精确打击下,原子钟比原子弹更重要!因为实现精确打击的基本手段,就是高精度、高准确的时间频率系统,其核心就是原子钟。 王义遒教授的演讲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了时频体系、卫星导航系统、原子钟的作用等精彩内容。 2000年后,王义遒教授“老来服役”,担任星载原子钟技术管理组首席专家、信息技术基础部时间频率专家组长,为国家时频体系和军用标准时间不断努力。 讲座的最后,王义遒教授还以自身为例,谈了对同学们的美好期许。他表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要从国家需求出发,从需求出发就是“以人为本”,同学们要努力提高人文素质,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观,既要尊重人、爱护人,更要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先天品行资质、兴趣爱好、优势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选择。 这一场讲座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带着深深的爱国情、报国志,将自身专业与时代需要深度结合,将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深度融合,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