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第八届浙江书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书展 他们来了 金句与笑声齐飞

    “国民教授”戴建业的国民吸引力,在宁波大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11月3日,参加浙江书展的戴建业,受邀做客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暨人文与传媒学院“风华浙东大讲堂”,作了题为《宋词的风情与风韵》的讲座。

    当晚,宁大真诚图书馆座无虚席,走廊过道挤满了人;19点开始21点结束,两个小时无人离场,掌声笑声不断;最后的签名环节,因师生太多改成合影留念……在B站拥有425万粉丝的“国民教授”戴建业,确实“顶流”。

    那么,这堂备受“追捧”的诗词课,到底讲了啥?

    “国民教授”戴建业:“宁波姑娘就是‘要眇’”

    质朴风趣又不失学者风范

    “你听懂了没有”“这个鬼东西”“我的个天”……这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语言,再加上一口地道“麻普”(注:戴建业出生湖北麻城,他带有浓重方言的普通话,被粉丝戏称‘麻普’),戴建业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亲切。

    对,他的魔性诗词课就是这个味儿!

    但是,如果只是冲着这几句口头禅,那真是白瞎了“国民教授”在古代文学上的深厚造诣。

    戴建业的《宋词的风情与风韵》,对比唐朝社会和盛唐诗歌,从宋代的经济社会文化出发,阐述了宋词产生的“土壤”,以及宋代士人心态和审美情趣。

    “唐朝一建国就开疆拓土,到了宋朝,一开国就没有唐朝那种宏大的气象。不仅国家版图从唐朝的扩张转而内收,宋代士人的精神世界也从盛唐人的开朗张扬,变为内敛退缩。”

    “再加上宋朝在生存上面临威胁,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主义遇到挫折后,民族主义就开始抬头,宋代理学兴盛。‘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守节事大’这种极端严格的道德标准,就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冲突与紧张,也造成了人格上的普遍分裂。宋代士人写诗、写文章,写得非常崇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词就写得敏感、细腻、内敛,甚至有点颓唐。”

    戴建业又从诗歌起源与流变中对“词”的文体特点作了阐释,从宋代词风中窥见宋代的士风:“宋代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精致、优雅、细腻,又有点颓唐的特点,宋代文人具有极其雅致的审美趣味,极高的文化素养,也有很强的幻灭感。”

    之后,戴建业又带领师生赏析数首宋词佳作,引经据典、对照分析,罗列词人轶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与其说,这是一堂诗词课,不如说这是一堂“有门槛”的古代文学课。

    宁波姑娘就是“要眇”

    戴建业原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两年前从华师大退休,如今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席专家。

    戴建业是严谨的学者,也是有趣的俗人。他有一种魔力,能把离我们很远的唐诗宋词,用质朴有趣的语言,拆解成一幕生活场景,一段爱情故事,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或者女人。

    古人与今人,在密密麻麻的生活经验中寻找蛛丝马迹,在诗词中产生情感共鸣,戴建业是那个擅长转译的智者。

    讲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不知道要眇什么意思?你就看看宁波姑娘,宁波姑娘的样子就是‘要眇’,就是精致微妙、美丽优雅。”戴建业一句话,让师生甜到心里头。

    列举文人墨客,戴建业首选浙江籍:“活到80多岁的张先是湖州人,‘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前面一句我还能弄出来,后面这句真想不到”“周邦彦是钱塘人,就是今天的杭州;国学大师王国维,绝顶聪明,是海宁人;陆游是绍兴人;苏轼在两个地方最高产,一个是黄州,一个是杭州”“我去杭州要去‘楼外楼’,想感受林升《题临安邸》里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盛景。”

    戴建业的语言质朴简洁,有力量,与宋词的委婉细腻形成对比,这样的讲解让人生出盎然的趣味,现场师生掌声笑声不断。

    最后的互动提问环节,师生非常踊跃,有学术探讨,有情感解惑。

    一名男生苦恼“不会表达爱意”,戴建业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问题,我小时候看到女生,心怦怦乱跳。”“在感情上,女生要暗送秋波,男生才敢冲锋陷阵。”“我觉得女孩子不能光听他讲,要看他做。一个男孩子首先要有能力;再要有道德水平,有责任感;还要有稳定的情绪,不要一点事就发火。”

    从学术探讨,到生活经验分享,“国民教授”戴建业用他的学识、智慧和幽默,收获大批“00后”粉丝,2小时的讲座也让记者感受到了“国民教授”的风采和魅力。

    是什么让作家毛尖 在母校效实“三连拒”

    11月3日下午,“毛尖创意写作中心”在效实中学揭牌。作家毛尖在浙江书展期间,来到母校,与效实中学党委书记王贤明一起,为创意写作中心揭牌。之后,她又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长短虚实:谈写作》的讲座。

    据介绍,“毛尖创意写作中心”揭牌以后,毛尖将与母校开展不定期交流,以个性化带徒的方式,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创意写作,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活跃校园文学氛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毛尖以她特有的极快的语速,给同学们带来了大量关于写作、关于电影、关于文学作品的信息。

    实际上,毛尖的行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被称为“毛尖体”。无论是专栏还是影评,她的文章都较短,但语言精练、幽默,用她自己的话说,有点“短兵相接”的感觉。

    她说近些年的创作,更喜欢用动词、名词,很少用形容词,标点符号上面,极少用省略号和感叹号。“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放在恰当位置上的句号更打动人的心。”苏联时期作家巴别尔的这句话,大概能较好地表达毛尖的一种行文风格。

    现场,效实中学还为毛尖赠送了一份特别的惊喜,那是从学校档案室和宁波市档案馆找到她在中学期间发表于校刊上的作文。

    “同学们,我们一起听听毛尖老师当年写的是怎样类型的文章?”校长张悦略带神秘地询问大家。

    “啊,千万不要,不要不要!”毛尖老师连连摆手,笑着“三连拒”,引来现场师生开怀大笑。

    紧凑的一堂写作课中间,不断响起同学们的笑声。对于2017年进入效实中学当语文老师,之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毛尖老师学生的张璇来说,这样的感觉太熟悉了。

    “在文学上,我是毛尖老师的‘小迷妹’。她思想深刻,语言犀利幽默,语速很快,传递的思想非常密集,在华东师范大学很受学生们的崇拜。”张璇说,当年,她还做过毛尖老师《城市文学与电影经典》选修课的助教。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