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现场。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11月3日,宁波市“职成教协同赋能乡村振兴”经验成果交流会在鄞州区塘溪成校举行。 据悉,此交流会是“甬有优学·2023教科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立足科研视角,分享近年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经验成果与实践探索,为提高全市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经验支持。 活动由宁波市教科所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60多名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成人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到场参与此次活动。 交流会上,鄞州塘溪成校校长柯国柱分享了如何通过网红花草,闪亮山区经济。 近年来,塘溪成校积极与万里学院、东钱湖旅游学校、鄞州职教中心等学校合作,帮助鄞州、奉化的多个农村建设项目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如今,塘溪镇东山村、奉化后周庙村的粉黛乱子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奉化锦屏成校校长王启平从“想项目、写项目、做项目”三方面分享了他的实践经验,他认为,“职成协同,同频共振”已成为教育系统深化乡村振兴工作的趋势。 镇海职教中心自2014年起,开启了与镇海区庄市街道光明村的校村合作,利用该校的专业优势与资源,服务乡村振兴。 该校旅游专业老师孙妍丽在如何开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一老一少等教育培训方面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潘沁则以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为例,分享了如何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设“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高校服务,社会支持”的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副处长吴勇在总结讲话时提供了几个数据: 近五年来,我市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建立了500多个校企(农场)、校村(镇)合作基地,开发5700个项目,覆盖一、二、三产业;通过项目建设、人才培养,促进农村果蔬粮食、水产养殖、文旅、电商等方面的产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近20亿元。 他指出,接下来要推进部门协调,加快实现资源共享;要促进院校协同,加快实现项目共建;要开展新农培训,加快实现就业创业;要开展数字教育,加快实现乡村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