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里赶鸭”比赛。 |
“加油!把鸭子赶过去!”“同学们听好!我来讲讲这次推车比赛的规则,比赛比的是哪个班的麦穗收得多,在奔跑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收麦穗!”“扔准一点!击中稻草人脸部记2分,击中身体记1分……”11月2日下午,象山县培智学校全体学生来到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开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稻田迎面接力、推车运送稻谷、掷稻草人、田间赶鸭等。比赛开始前,老师们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比赛规则。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郑莹 王铭 走进田野,同学们的表现令人“惊喜” 这场运动会不仅有天然的比赛场地,赛场上的运动器材有好多也是师生们合力打造的“纯天然”道具——稻穗被扎成捆,成了大家接力赛、推小车运送的道具;秸秆被制作成稻草人,变成了投掷赛的靶盘;赶鸭子的终点“鸭棚”也是由稻草制作而成。 “特殊学生身心的局限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活动培养的。他们在田里翻滚、奔跑,不仅仅能增强体能,而且,凹凸不平的稻田对于他们的前庭觉、本体觉也是一种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下,他们的运动能力会快速增长。”该校党支部副书记王俊龙介绍,“这次乡野中的特奥会是我校开展‘适应性体育’实践的做法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开展针对特殊学生的、符合其个性发展需求的体育课程,促进他们与自然环境良好互动,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孤独症学生小悦(化名)今年迈入二年级,他在肢体发展上不存在障碍,但是从来没有在学校操场上奔跑过,“不愿意、漫无目的”是老师对他的评价。但是走到田野里、在“赶鸭子”的真实情境下,他开始了快速奔跑。 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容易理解、容易参与”的,小悦在“田里赶鸭”比赛中收获了自信,在后续的运送麦穗、草原翻滚比赛中也能见到他认真参与的身影。“他今天表现得很积极、很自信。下次体育课时,我猜他应该愿意跟着我一起在跑道上奔跑了。”小悦的体育老师王迦南由衷地感慨,“很多孩子都给了我惊喜,以前只有一只手能用上力的小玉(化名),在这次田野特奥会中,竟然站在拔河的第一位!孩子们都有无限潜能。” 利用地域优势,师生们常常走进大自然 据悉,“适应性体育”并非新名词,这是象山县培智学校在12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关键词。作为象山县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象山县培智学校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开始了教学上的种种探索。“特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弱,那就从动作学习开始,把身体先调动起来,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活着。”校长吴素芬向记者说着她的初心。 据了解,该校利用农村学校的优势,开发了周边的水源、树源、沙源、草源、山源、田源,在一年四季中带着特殊学生在学校周边运动,开发他们感知大自然的基础能力。在这次乡野特奥会之前,特殊学生常常会在民俗融合课时与老师一起来到田野,割稻子、挖番薯,在大自然中进行教学。 “秋季农忙是每一个农村人最本土的记忆,我们学校的特殊孩子有大半都是农村人,毕业后很有可能回归农田。这次田野特奥会也是为他们以后走出校园、适应社会打基础。”副校长励海珍表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活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希望学生能在与大自然的良性互动中,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