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培卿带领学生做“水的特性”实验。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郑俊朋)“我最喜欢超导磁悬浮那节课,特别神奇,像变魔术一样。”11月9日,宁波大学研工部副部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楼慈波通过微信收到了一条特殊的“学评教”。 这条评价来自余姚大岚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郑佳楠。为响应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号召,推动大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一体化建设,楼慈波带领优质科普课程团队赴四明山革命老区大岚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普送课下乡活动。 40名学生,这在其他学校或许是一个班的人数,却是余姚大岚镇中心小学全校的学生总数。他们分布在一至六年级,其中一个年级只有3名学生。 从宁波市区驱车2个半小时,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便来到了位于四明山腹地的大岚镇中心小学。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送课团队的教师们,在楼慈波的带领下,为40名孩子送上了精彩的科普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了力、磁、热三大物理学知识领域。 楼慈波教授展示了神奇的平衡鸟,并带领学生探究了平衡鸟为什么能“平衡”,由此引入了力学中与平衡相关的物理概念,探寻物理世界中的平衡美;胡绪瑞老师讲授了超导磁悬浮,演示了神奇的磁悬浮实验,讲述了科技前沿的应用;王培卿老师则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水的特性实验,探究水的神秘。 系列科普课程为孩子们呈现了精彩的物理现象,讲解重要的科学原理与知识,讲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前景,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在参与中思考与探究。“ “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充满乐趣和互动的科学之旅,让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科学世界,也激发了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大岚镇中心小学校长鲁建峰对科普课程非常欢迎。全校40名学生同上一门课程,送课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准备,设计了全龄化的科普课程,使课程既适合小学高段的认知水平和深入探究需求,又兼顾小学低段儿童的心理认知及知识储备,在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据悉,今年该团队15名教师已送课12次,覆盖除中心城区以外的四明山区和慈溪等地,听课学生超过6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