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曙雁HUI 向卓越”海曙区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举行。会上,不仅对第四期名校(园)长工作室的工作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还启动了第五期名校(园)长工作室和特聘名校长工作室,12名导师、9名副导师与73名工作室学员正式见面,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将携手共进,抱团发展。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李晨 曾经是学员,如今是导师 工作室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首期名校(园)长工作室挂牌成立于2012年。过去的11年间,成功组建了四期名校(园)长工作室,17个导师将自己的管理经验倾囊相授给了75名学员,带动了全区校、园长办学治校水平整体提升。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王晓璐是第五期名园长工作室的其中一位导师。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第三期名园长工作室的学员。七年时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园级领导,成为一位宁波市名园长,王晓璐非常感恩名园长工作室对她的全力培养。这一次,她希望反哺名园长工作室,帮助学员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我是名园长工作室的新兵,工作室的成立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挑战。我将以名园长工作室为依托,与幼教同仁们一起成长。”王晓璐说。 和王晓璐一样获得累累硕果的老师还有很多。沈晨芸是第四期的优秀学员,她表示,自己是在最迷茫、最困惑的时候加入名校长工作室的。她的导师是当时的宁波市孙文英小学校长鲍维安,“鲍老师的手机号码,是我经常拨打的热线。每次遇到困难,我第一反应就是去请教鲍老师。她指引着我前行,这三年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第四期的工作室成员共同出了一本三年成果汇编,多位学员登上了省、市、区级论坛,多篇论文和管理案例在省市级获奖,并有8名学员提拔至正职校(园)长岗位。学员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诠释了名校(园)长成立的意义。 用心建设“三名”工作室 助力打造“卓越教育” 海曙区深谙“强师”的重要性,早在2009年就组建了“名师工作室”,2012年组建了“名校(园)长工作室”,2020年组建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由此,“三名”工作室集结完毕。会上,“曙雁HUI”校(园)长培育培养品牌正式发布。这是为高水平锻造教育人才队伍,推进校(园)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项举措,也是继“曙师HUI”教师培育培养品牌之后的姊妹品牌。 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名”工作室是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海曙区正朝着‘卓越城区打造卓越教育’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前行。希望全区老师都能立足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全区教育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学校和区域整体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为何叫“曙雁HUI”?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园)长是教师队伍的带头人,而“雁”正好有“领头”的意思。“HUI”则是汇聚资源、荟萃智慧、惠及民生的含义,以“四大雁阵”计划对应优秀中青年干部、新锐校(园)长、名优校(园)长培育对象、教育家型校(园)长四个层级干部,搭建“3+N”多维成长平台,通过“曙雁·青年说”“曙雁·园长说”“曙雁·校长说”等载体,打造校(园)长成长共同体,发挥名优校(园)长辐射效能,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