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讨论给好朋友过生日 他说塞个点燃的鞭炮送过去

背后原因居然是……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樊莹

    特邀班主任

    单晓青

    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

    从教16年,连续14年担任班主任,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的单晓青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习惯把问题掰开来、揉碎了,细心地教导孩子,把“呵护童心”放在首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和学生的故事。

    孩子的故事

    课堂上的“捣乱大王” 事后还觉得很得意

    在一节语文习作课上,我给班上学生布置讨论任务:如果好朋友李晓明要过生日了,你会准备什么样的惊喜?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拟的情节,但孩子们踊跃参与讨论,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有同学建议:“过生日当然要吃生日蛋糕了!把平日里攒起来的零花钱凑一凑,给他买一个大蛋糕。”也有同学说:“一个人过生日多无聊,把庆祝场地搬到教室里,我们一起唱唱跳跳,多开心啊!”

    “浪费什么时间,直接往他身上丢两把‘雷王’就好了呀!”不等我点名,小华(化名)同学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这样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突然被这个无厘头的话语所打破,同学们哄堂大笑。一开始,我不明所以,好奇地问:“‘雷王’是什么?”这时,坐在前排的几个男生抢着回答:“‘雷王’就是鞭炮,小华的意思是往李晓明身上扔鞭炮!”

    说完,一些孩子跟着起哄、窃窃私语,课堂秩序一下子乱了。而小华的脸上非但没有歉意,反而很得意。

    我的介入

    找孩子聊天 追根溯源破题

    几乎每次上课,小华都要说一些故意逗笑同学们的话,做一些故意扰乱课堂的行为。之前,其他任课老师也多次跟我吐槽,小华不服管教、上课随意插话,有时还和老师针锋相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希望获得话语权。可小华的行为看似小事,却已经影响到正常教学,继续放任下去,其他同学有样学样怎么办?

    这节课后,我让小华来一下办公室。 我把他拉到身边,轻声地问道:“小华,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过来吗?”孩子没有直面回答,双唇紧闭,过了半晌才点头。

    随后,我问:“试想一下,在你生日的时候,真的有人塞过来点燃的鞭炮,你会开心吗?”

    他摇摇头。

    “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我继续问。

    “会炸伤……”他小声地答道。

    “你都知道,刚刚上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说那些话呢?”我接着问。

    小华红着脸低下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一面对自己破坏班级秩序的行为感到内疚,一面又不改坏毛病屡屡再犯,为什么孩子身上会有这样的两重性?这次谈话后,我开始留心观察,看小华与哪些同学来往,侧面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并找机会跟家长交流,从源头破题。

    “博眼球”的背后竟是孩子模仿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我花了一些时间,首先想明确两件事:第一,孩子各种“博眼球”的行为,是不是老师的要求太过严苛导致?第二,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里感受到老师的不重视,自信心变得越来越不足,也不愿意去听老师的话?调查结果是否定的。

    相反,平时小华在学校里很活跃,也乐于参加各项活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总是以开玩笑的名义呛人,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小华的脾气并不暴躁,每次矛盾激化了,不是当做无事发生草草结束,就是一个人尴尬地笑。

    之后我与小华妈妈通电话,了解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还算不错,放学回家知道第一时间做作业,也会帮忙做些家务,就是说话没大没小,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

    “可能一部分责任在我和他爸。”小华妈妈坦言,在家里她和孩子爸爸说话,会无意识地互相抬杠。孩子听得多了,喜欢模仿大人的语气说话。有时说话不得体,家里人也惯着他,没有及时教育,久而久之养成坏习惯。

    “孩子出问题,关键在家长。有时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我向小华妈妈解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多跟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方式有关。

    他的改变

    学校家庭双管齐下 孩子学会“好好说话”

    之后,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联系小华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小华妈妈也非常配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改变和孩子爸爸的沟通方式,为孩子做好表率。

    在学校里,我时刻关注小华的行为习惯,当他做了不合适的行为,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导,通过柔性教育改变不好的习惯。同时,多花时间和他交流,走进孩子内心,让我成为他可以倾诉的知心姐姐。

    我还利用晨间、主题班会等机会,教孩子们“好好说话”。比如,与小伙伴意见不同的时候,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方式,避免用一些有攻击性的词语,破坏人际关系和友谊。又比如,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给他人起不雅的绰号,或者不分对象、不分时机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此外,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在场景模拟中体会到不被尊重是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到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努力,如今的小华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守秩序了,和同学相处也更和谐了。他甚至会劝导身边调皮的同学,要遵守班级纪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班主任说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尤其当学生犯错,或是没有达到我们期望值的时候,无名之火会“噌噌噌”往上涨。从小华身上,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保护自己,更是呵护学生。每一颗纯真的童心都期待真诚的赞美。学会欣赏,学会发现,才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