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研学ing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类的垃圾最后去了哪里?

这场生态文明研学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听讲解员讲述垃圾分类的奥秘。
了解厨余垃圾处理流程。
感受生活垃圾焚烧的高科技。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那么这些垃圾最后都去了哪里?如何把垃圾“变废为宝”?

    11月18日,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宁波市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研学实践教育活动,100名中小学生走进位于海曙区洞桥镇的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观看餐厨垃圾处理流程,感受生活垃圾焚烧的高科技感,开启了一趟“涨知识”之旅。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文 张培坚/摄

    了解“垃圾发电”的奥秘

    很多人一听垃圾焚烧厂,可能就以为是烟雾弥漫、脏乱差的环境。但当学生们走进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烟雾,一幢红色墙体为背景的建筑物时尚大气,高耸的烟囱也被设置成了一个高塔,很难想象这里正一刻不停地焚烧着大量生活垃圾。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学生们观看了垃圾焚烧发电科普小短片,了解“垃圾发电”的奥秘。

    为了亲眼见证“垃圾都去哪了”,学生们来到了四楼的巨型垃圾仓,现场观看垃圾处理过程。只见巨大的垃圾抓夹在操作员控制下,不断地向焚烧炉内投放着垃圾,学生们纷纷感叹“这就像一个巨型的‘娃娃机’!”

    眼前震撼的画面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小脑瓜里涌现出好多个问号。“为什么大夹子要把垃圾从低处抓到高处?”有学生问。讲解员告诉他,因为运输来的生活垃圾里有一定的水分,这是在进行充分搅拌,让垃圾脱水。它们需要在垃圾仓内堆放5-7天,在重力影响下将水分沥干,然后进入焚烧炉内。

    “大家看,现在这个大抓夹正在把垃圾抓进投料口,投料口就相当于垃圾焚烧炉的‘嘴巴’。”讲解员说,眼前的垃圾仓有2万多吨的垃圾,大抓夹一抓就能抓8-10吨,相当于一只成年大象的重量。

    “剩菜剩饭还能变成天然气”

    “这里有这么多垃圾,可是为什么一点都不臭呢?”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原来垃圾仓都是在负压环境下进行管理运行的,还安装了臭氧装置,确保臭味不外溢。

    学生们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后,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可以使发电机产生电能,这里一天的发电量可以供20万户家庭使用;垃圾焚烧厂使用的是国内最全的烟气净化系统,这是目前国内建设和运营标准最高、污染物排放最低的;焚烧炉的温度为900℃至1000℃;垃圾中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植物;炉渣可以制成炉渣砖……他们还参观了废旧织物创意再造的成品,垃圾也可以用来做衣服、装饰品等。

    高新区实验学校翔云校区205班的王晗羽同学得知垃圾也可以发电后,感到非常奇妙,她说:“从前只见过垃圾车把垃圾收走,但是从来不知道垃圾去哪了,原来焚烧垃圾还能发电。”

    学生们还隔着透明玻璃参观了垃圾焚烧的中控室,一整面电子监控屏实时播放的画面,全面地展示了垃圾从运送到完成焚烧及最终排放的全部环节,满满的科技感。

    在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大家观看了垃圾处理的宣传视频,参观了相关作业设施、操作车间和监控平台。学生们了解了餐厨垃圾、油脂是如何经过加工发酵最终变为可再生资源的过程,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同样让他们大开眼界。

    “剩菜剩饭竟然还能变成天然气!”当学生们得知用一道道处置工序将餐厨垃圾发酵、提纯后可以变成天然气输送至千家万户,不由得发出感叹。他们表示,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原来垃圾还可以用来发电、产出天然气、变成肥料、制成工业油脂,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仔细分类,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