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00后朋友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员保研
“985”高校

宁大这个“神仙寝室” 让人慕了

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拔尖人才创新班)同一寝室的四名女生全部保研“上岸”。
寝室成员的学习笔记。
通讯员供图

    一个寝室四人,全员保研到985高校,累计获各类奖学金13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次……这四人就是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拔尖人才创新班)的杨洋、高远、马黎霞、郭文杰。

    全寝室四人中,杨洋、高远、马黎霞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郭文杰保研至中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优秀也可以“粘贴复制”的“神仙寝室”让人慕了。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梁蓝兮 洪松

    A 出寝室是优秀个体 回寝室是伙伴好友

    这四名女生住在宁波大学甬江公寓5号楼424寝室。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书桌上码放整齐的书籍。相比许多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同学,她们四个更习惯在寝室待着。

    四个人在专业学科、科研能力上都非常出色,也各有不同。

    杨洋综合素质出色,除了在数学、机械类学科竞赛中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外,她还在学院担任了就业指导中心培训部部长、力学学社社长等校园工作。

    高远学习成绩优异,34门课程获90分以上,成绩排名始终位列专业前三,各种国内外赛事奖项、奖学金更是拿到手软。

    马黎霞学术能力拔尖,本科期间就以第一作者发表EI收录论文1篇,获高水平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是6名获奖者中唯一的本科生,还得到赵淳生院士的赠书寄语。

    郭文杰竞赛成果丰富,曾获得周培源力学竞赛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奖项。

    她们在寝室里专注自己的学业与工作,也会一起合作完成寝室小组作业。

    “我们不会因为同住一个寝室而组成一个小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很优秀,聚在一起才有了这个特别的寝室。”寝室长杨洋说,离开寝室,每个人都是独立且强大的个体。回到寝室,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回寝室一起吐槽,聊着聊着心情就好了”“卧谈会上聊八卦,分享自己的趣事;遇到困难时,在一起的感觉会让每个人充满力量”……聊到彼此的陪伴和给予,四个人有说不完的感谢。

    B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保研也就顺理成章了

    保研,并不是她们一上大学就定下的目标,而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潜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潜能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们四个人每次听课都坐在前排,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去抢座了,仿佛前排成了我们宿舍四个女生的专座。”“我们是一个寝室的,会一起上课、一起做小组作业,期末也会一起分享资料、一起复习。”寝室长杨洋说,遇到比较难的课题,她们会讨论到夜里12点,浸润在积极上进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充满学习的热情。

    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在室友的激励之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如吃饭、睡觉一样的习以为常,优异成绩也是水到渠成。

    到了大三,四个姑娘猛然发现每个人都能争取到保研名额。于是,“全员保研”成了寝室成员们的共同目标。因为四个人同专业,填报学校都差不多,四个同学建了个共享文档,分享招生信息,互相提醒注意事项。

    去保研面试时,四个人一起做伴。正是因为朋友的陪伴,倍感压力的面试过程也变得有趣了。她们每到一所学校面试,都会在那个城市玩几天。“我们好像总是能把困难的事,变得很有趣。”聊到暑假的“面试+旅游”经历,郭文杰笑着说。

    四个姑娘,大学三年里一起熬夜聊课题,一起备战打比赛,一起背包去旅游,一起奔跑在保研面试的路上;三年多来,四个姑娘综合成绩从未跌出专业前十,累计有120余门课程的分数在90以上,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奖学金13次,主持国家级、省级学生科研项目3项,斩获“互联网+”、数学建模、周培源力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的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12项。

    四个姑娘,相聚阳明湖畔,共度夏沁芳华。她们在经历中蜕变,在拼搏中成长,彼此携手互助,为青春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