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长们“按需点单”,参加感兴趣的主题沙龙。 受访者供图 |
上周,《家长会上的人和事》一文在刊发后,引发了家长和老师的热烈讨论,也让记者获悉了不少关于家长会的“新点子”。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徐双娜 开展“混班”主题沙龙 “‘手机依赖’会场在哪里?” “我要听‘亲子沟通’,一起吗?” 这学期开家长会时,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的综合楼里分外热闹。学生家长们呼朋唤友,兴冲冲地奔向不同主题的家教沙龙分会场。讲座结束后,家长们再回到各自的班级,以各班为单位续开家长会。 该校德育负责人葛亚红表示,在开家长会前,学校请班主任对各班家长的需求进行调研,然后总结了几个大主题。“我们给五六年级的学生家长设置了亲子沟通、手机依赖、青春期教育方法、祖辈带娃攻略等四个主题,家长们可以在问卷中勾选自己想听的内容。结果显示,想了解祖辈带娃攻略的家长偏少,所以学校便根据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三个主题的家教沙龙。” 这种“按需点单”的家长会,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我去的是‘帮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专场,感觉收获良多。”605班黄诗羽妈妈表示,老师说得对,孩子沉迷于手机,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家长的不称职。“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家孩子总爱玩手机,可能也和我们平时在家的状态有关。要让孩子改正,我们先要做好榜样作用。” 501班苏子恒妈妈则参加了“青春期教育”主题沙龙,“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些吃力了,这次的家长会正好切中了我们的需求。老师的建议很实用,以后会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他喜欢运动,我就多陪他一起打打球。和他交流时不能居高临下地教育,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此外,学校还根据一至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家长们安排了“习惯培养”“视力防控”等主题的家教讲座。据悉,该小学是中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40年来,该校在家庭教育的路上不断探索,“我们希望家长会,不仅仅有‘家校沟通’的功能,还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葛亚红说,混班开展主题沙龙,家长们按需选择,可以聚焦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我们不把孩子年龄和班级作为划分家长会场次的标准,只要有同样的需求,遇到了相似的问题,都可以坐下来一起探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家长都能满载而归。” 孩子们给家长“打分” “开家长会前,我们会给学生一张评分单,让他们给家长打分。”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的班主任何玲芳对记者说。上学期,他们尝试了这个方式,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在这学期即将召开的家长会上,不少班主任也想借鉴这样的模式,“对孩子而言,当考官检验父母的‘成绩’,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对父母而言,这也是个难得倾听孩子真心话的机会。”何玲芳说。 记者看到,这张给家长的打分单上,有十项“测评内容”,涵盖了家庭关系、家庭学习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等。从上学期的情况来看,家长们的总得分都挺高的,只在个别项目上有些“失分”。 “我爸爸妈妈会当着我的面吵架,导致我心情不好。有时候我插嘴‘劝架’,爸爸妈妈还会觉得我多管闲事。我爸爸有时候还蛮不讲理,在我听听力的时候,误以为我在玩手机,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我。”因此,505班小浩(化名)在“爸爸妈妈和睦”和“爸爸妈妈能正确对我进行表扬和批评”这两处仅仅打了及格分。 家长会上,小浩的爸爸看到了这份成绩单,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感触良多。“现在爸爸妈妈脾气收敛多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会关上门解决,不再当着我的面吵架了。背单词的时候,爸爸不会‘一刀切’地认为只要拿着手机就是在娱乐,而是会认真判断。”小浩开心地说。 “以前,都是在家长会上分析孩子的成绩。现在,家长也需要被‘打分’了,这相当于是把家长放到了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平等对话,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何玲芳说,家长会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紧密,因为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孩子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