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育课站到“C”位 应成为“朴素的信仰”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要求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达1小时等。

    (12月5日《晶报》)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提升受到了高度关注。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不仅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还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意志。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的话。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语境下,体育的育人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看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均能开足体育课程,保障学生们在学校内接受锻炼,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由于传统思维的羁绊,体育课在许多人的眼中依然处于“副科”地位。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还存在。

    《实施意见》之所以让公众眼前一亮,主要在于“要求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从之前鼓励提倡的“羞羞答答”,到如今刚性约束的“掷地有声”,自然让体育课站到了“C”位。

    从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到推动实行“过程性评价+统一现场考试”体育中考模式;从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权重,到“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深圳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探索走到了全国前列。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著名论述,意思很明白,健全的体魄是自由、文明精神的基础。对于处于孕穗拔节期的中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体魄更是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依托。

    所以,体育课站到“C”位,应成为“朴素的信仰”,理当成为正确的“价值笃定”。笔者希望,各地中小学能够切实以“立德树人”为时代命题,重构自己的体育教育理想,不妨以此为借鉴,按照学校的客观实际加大体育教育改革力度,让体育之美在校园里粲然绽放。

    让体育课站到“C”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

    樊树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