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师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国赛结束 宁波共获得2金1银

四明职高班主任团队 获直属学校唯一金牌

获奖班主任团队与校长、副校长合影。

    第一次冲进国赛,第一次拿到班主任最高赛项的金牌,对于宁波市四明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们来说,这样的成绩足以鼓舞人心。“这枚金牌的获得,是一个突破,能够提振全校老师的士气。”校长刘平说。

    2023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日前结束,宁波共获得2金1银,四明职高的班主任团队获得了宁波市直属学校的唯一金牌,另一枚金牌由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吴蓉荣老师领衔的团队获得。

    此项赛事由教育部主办,竞赛成绩体现了中职学校班主任育人能力的最高水平。对于身处四明山腹地的四明职高来说,这枚金牌的价值不言而喻。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顾小慧

    备赛

    一次次挑灯夜战打磨案例

    四明职高获得金牌的班主任团队,由主赛手张灵玲老师,团队成员王伟杰、陈佳煜、毛敉芝、陆旭东组成,从市赛、集训到国赛,五名老师历经十个月,方案修改了几十版,无数次挑灯夜战、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就为了打磨案例、模拟演练、不断精进。在一次次向专家请教的过程中,老师们完善了参赛资料,提升了业务水平。

    主讲人张灵玲老师经常笑着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班主任最高赛项,上手慢的‘笨小孩’也迎来了春天。”

    打开张灵玲老师的笔记本电脑,记者看到,里面班级建设方案写了20来页,应对突发事件等情景模拟案例有35个,班级活动有38个,每一个都既有文档,又有PPT。这些,都是班主任大赛需要准备的材料。

    除了老师们自身的付出,奖项的获评也离不开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他们一次次到现场指导,甚至陪着老师们加班加点。“来自学校的支持为我们拿到国赛大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学校政教处主任王伟杰老师说。

    比赛

    所有的案例都来自日常教学

    无论是准备的所有资料,还是比赛现场的呈现,老师们最终展示的,实际上是四明职高21园艺3+2(生态班)“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

    比赛现场,张灵玲老师抽到的班级活动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班级活动策划。张老师展示的班级制茶、品茶、表演活动,正是平时真实的教学场景。关于学生遭遇安全事故、意外伤害的情景模拟,张老师则结合山区学校蛇虫多这一特点,以某地学生遭遇蛇虫咬伤的新闻切入,从原因分析、应急处置、活动育人、效力社会等方面展开,层层递进。这也是基于学校和班级平时真实教学场景提炼而成的。

    全班34名学生,男生14人,女生20人,其中20名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入学时,中考平均分不到300分,学生兴趣爱好较为单一,其中手机游戏在爱好中占比较高……这就是张灵玲老师所带21园艺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情和学校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园艺行业的人才需求,班主任老师在建班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养成、专业发展、生涯规划和身心健康五个方面。并提出了高中三年的阶段性目标,即树志、习技和践行。一年级强化思政教育、树立技能目标,学生参与前店后班项目工程,完成店铺定位选择;二年级精进技能,完成技能考证,实现店铺注册;三年级践行志愿服务,转化技能成果,实现班级店铺运营。

    前店后班是该专业班级的特色创新,将逼真职业情景搬入班级,让学生在选产品-做产品-销商品的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培养创业精神。这样的职业教育方式也符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3年后,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店铺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同时,在3年间融入“行走红色大地”思政教育,“耕润金色田间”劳动教育,“深入绿色山水”生态教育,为学生“铸魂”。

    成长

    师生共成长 是比赛的意义

    良好的建班育人理念和实践,最终运用在学生身上。在四明职高21园艺3+2班,有一名叶同学,父母在宁波务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学习,直到初中才来到宁波。“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叶同学性格腼腆、不够自信,对未来充满迷茫。因为“前店后班”的特色教育,叶同学想起了乡下爷爷奶奶自己种的蔬菜,于是她在高一构思店铺时选择了有机蔬菜店铺,并结对了学校专业老师。之后,专业老师带着几名同学在校门口的有机蔬菜基地上学习有机蔬菜种植,隔壁的结对村庄也成了他们的实训园地,蔬菜种出来以后,村庄的菜市场、学校的食堂等又成了他们销售的场所。过程中,专业老师会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班主任老师适当介入,慢慢地,叶同学变得阳光自信,与人沟通更加流畅,如今,她成了有机蔬菜店铺的掌柜。

    “作为班主任,平时很多事情都在做,但是这次通过比赛,我们对班主任建班育人从理念到实际操作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由此积累下来的这一套方案,是可以给全校所有班主任老师提供借鉴的。”赛后,主讲人张灵玲对于赛事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我们在突破各种难题中和学生共同成长,这大概就是比赛的意义!”这是参赛团队的共同感悟。

    学校德育副校长徐永亮告诉记者,2022年,学校四·明班主任工作室成立,旨在打造班主任的互助成长共同体。一年来,在学校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奋斗下,迎来了丰收。除了这次的大奖之外,“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实践获2023年宁波市德育创新案例一等奖,四·明班主任工作室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张灵玲老师的相关德育论文也获得了宁波市一等奖。

    “接下来,我们会将此次大赛的经历进行复盘,将可复制的经验向学校更多老师推广,推动班主任们从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校长刘平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