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课现场。 徐斌 摄 |
“同学们,说起南京,你会想到什么?”12月6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在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进行。讲课的“老师”是来自五乡中学高二(11)班的刘薇臻、屠佳欣两位同学,听课的是该校四年级3班的小学生。两位“老师”听到的答案并不是预想的秦淮河、夫子庙、中山陵、盐水鸭等,小学生们脱口而出的是“南京大屠杀”。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叶秀浓 顺着小朋友们给出的答案,两位“老师”开始了他们的授课内容:南京大屠杀的大致经过、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和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以及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为避免血腥照片可能带给小朋友们的不适感,两位同学尽量选择公开刊物的报道和日记等史料,以呈现这场民族灾难的冰山一角。整节课,小朋友们听得认真,并踊跃回答小老师的提问,他们以孩子的视角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们绝不能忘记! 据悉,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宁波市五乡中学于一个月前就开始策划为期10天左右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并成立了由高二史学社6名学生组成的项目组,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为了上好这堂课,两位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分工查找了不少历史资料,特别参考了由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国家公祭日小学版读本《血火记忆》。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小朋友,她们还在网上下载了介绍德国人拉贝保护中国难民的动画片。 为什么要让高中生去给小学生上课?本次活动指导老师、五乡中学的历史老师陈欢夸表示,上这堂课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担心在接下来和高中学生一起参加公祭仪式的小学生缺乏系统的历史学习,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知之甚少,行前的授课可以作为12月13日当天公祭仪式的一个铺垫;二是希望借此机会锻炼一下选考历史的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毕竟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教会别人。 事实上,虽然这个班的小朋友去过南京的极少,但大多知晓南京大屠杀。陈珈源同学两年前就听妈妈讲过南京大屠杀,听了这节课后印象更深刻了;李宗泽同学曾和家长一起参观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就感觉触目惊心,这节课上他积极发言。陈欢夸老师说:“小学生的表现令人欣慰,说明我们这些年无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教育,在普及中国近代史方面形成了共识。” 明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正式生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都将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的日子中来。“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内不同学段的横向协同实现,安排高中生给小学生进行宣讲,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五乡镇中心小学校长鲍淑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