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走边看,探寻更广阔的天地

漫步老街
北仑区岷山学校606班
张东荟(证号2310330)

    在柴桥老街品尝生煎美味,观赏灰墙挑檐的老宅建筑风貌,深切感受地方传统文化;在国防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深刻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在海洋馆探寻深蓝,深入感知蔚蓝海洋的无穷奥秘……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树”与”松鼠”

    北仑区岷山学校507班

    江欣瑶(证号2320373)

    指导老师 贺海蓉

    秋高气爽的季节,综合实践活动在期盼中终于到来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宁波盛威国际研学基地,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也收获了课本外的许多知识。

    对我来说,团建活动最令人难忘,尤其是有趣的“大树”与“松鼠”。

    “现在请1,2,3报数!”教官的话音刚落,篮球场上立刻响起了有节奏的、响亮的、此起彼伏的声音,我们迅速分成了三组。一组扮演“大树”,两组扮演“松鼠”。教官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游戏的规则,可我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准备——”教官故意拉长声音,“第一个口令——猎人来啦!”顿时,整个体育馆尖叫声连连。“松鼠”们疯狂逃窜,我看准时机,一下子找到了“两棵大树”搭成的“窝”,飞快地冲过去,一骨碌钻了进去。比我就慢了一小步的郑凌暄气得直跺脚,赶紧去找新的“大树”。一轮下来,好几只“松鼠”没有找到属于他们的“大树”,无家可归,站到了操场的中心。

    我可不想这么早被淘汰出局,我竖起耳朵,生怕嘈杂的声音淹没了教官的口令。“森——”教官还没把“森林大火”四个字全都念出来,“啊——”尖叫声已响彻整个操场。无论是“大树”还是“松鼠”,大家全都跑了起来,体育馆像一个超级大马蜂窝,我们像被惊吓了的马蜂一样到处逃窜。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伙伴们迅速结好了对,脸上一阵发烫。虞景轲还幸灾乐祸地朝我挥了挥手,我东张西望,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棵落单的“大树”,赶紧在教官倒计时结束前,扑进了“大树”的怀抱。游戏一轮轮地进行着,欢声笑语回荡在体育馆的上空。

    参观消防救援大队

    北仑区岷山学校301班

    胡萱宁(证号2320360)

    指导老师 郑海艳

    今年暑假,我们走进北仑消防救援大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学习了很多消防知识,增强了日常生活的消防意识。

    尽管烈日炎炎,但挡不住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我们在消防员叔叔们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救援车、登高消防车、灭火机器人等消防工具。

    整个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叔叔们仔细、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消防车的每个物件以及它们在救灾时的用途。每一辆消防车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救火、救援工具:水管、喷头、电锯、云梯……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爬上消防车参观时,更是深刻体会到了消防员的职责和使命。当时,我内心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想法:长大后,我要做一名为人民赴汤蹈火的消防员!

    致敬“火焰蓝”,这些“逆行者”不只是扑灭火灾的勇士,更是人民的守护者。

    听老兵爷爷讲故事

    北仑区岷山学校203班

    黄钰菡(证号2309925)

    指导教师 陈梦怡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听老兵爷爷讲故事。活动中,老兵爷爷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战争时代艰苦奋战的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沉浸其中。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兵爷爷说:“我20岁时去了前线,好不容易当兵满三年,本可回家,但看到了战况后又写下请战书,并火线入党。”我被老兵爷爷的这几句话感动了,他本可以平安回家,但面对战争,面对人民的安危,他果断选择了奔赴战场,这谁能不动容啊?

    这次分享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听得意犹未尽。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学习老兵爷爷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我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做个勇往直前的少先队员,传承好红色基因。

    体验小小消防员

    北仑区岷山学校201班

    王若惜(证号2309912)

    指导老师 杨家鑫

    暑假的一天,烈日当空,我和小伙伴一起来到消防大队体验当一名小小消防员。

    在消防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有序地参观了消防车,消防车的车身是鲜红色的,透着紧张、严肃的气氛。消防员阿姨认真地向我们讲解了救援装备和救生器材,我们专心地听着,原来这些说不上名的“大力士”各有各的用处。

    紧接着,我和小伙伴们迎来了期待的穿戴环节,我们戴上沉甸甸的“头盔”,披上沉重的救援服,骄傲地自我欣赏着,我感叹道:原来做个消防员真不容易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空旷的场地,消防员阿姨拿起长长的水管让我们两人一组自由组队,一人拿着枪头,另一人扛起枪管,打开阀门的瞬间,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水管里钻出来,瞬间水花四溅,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欢快地起舞。我们开心极了,穿梭在水花中,奔跑、欢笑。

    此次小小消防员体验,让我感叹万分:消防员们可真伟大啊,我们也要把消防安全意识时刻放在心上。

    我历练,我成长

    北仑区岷山学校403班

    虞晨诺(证号2310097)

    指导老师 乐艳芳

    金秋十月,伴随着秋风习习,我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怀着一颗凌云壮志之心,踏上了秋季实践研学之路,走进了本次的目的地——青仑国防训练营。

    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一个个化身为小小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模拟红军重走长征路。第一次坐上威武的装甲车,行走在颠簸的道路上,想象着自己正在穿越丛林,阻击外侵。打靶射击,体验神枪手的神勇与霸气。

    下午的真人CS,更是刺激。大家端起冲锋枪,猫着腰,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你躲我藏,随机应变,合作默契,既想疯狂地打击“敌人”,又要担心后面的“突然一枪”。一开始我有些害怕,蜷缩着身子躲在角落里,耳边不断传来队友们的呼叫声。慢慢地,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脚步,眼睛警惕地环顾四周。突然前方发现一个敌人,我悄悄靠近,对着他的后背一阵扫射,敌人应声倒下。最后经过一阵混战,我和队友取得了胜利。

    短暂的研学活动结束了,却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赤诚的从军梦。

    知识比海星更重要

    北仑区岷山学校103班

    蔡立勋(证号2315201)

    指导老师 王宇

    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海洋世界研学。

    海洋馆的海豚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水族箱中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观看了“美人鱼”表演,还有海豹、海狮、海豚、海象、白鲸的表演,精彩极了。海豚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一节研学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海洋知识。最后,海豚老师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答对的奖励一颗小海星。我一直举着手,但总是轮不到回答,心里好着急,我多想得颗海星给妹妹做礼物呀。

    没得到海星我很难过,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今天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知识比海星更重要!”听了妈妈的话,我不难过了。

    探古朴街巷 品岁月悠长

    北仑区岷山学校305班

    张筠茉(证号2310023)

    指导老师 虞波兰

    每一个城市必定有这样一条老街,沉淀了过往,时光弥漫在每条巷子里。周末,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仑柴桥,一睹它的风采。

    秋日的风掠过穿山半岛,阳光如同老者的双手,轻柔抚摸着柴桥老街的街巷、老宅。庐江河静静流淌,青砖黛瓦的老宅伫立河畔,河埠头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只剩往事以及一些回忆。

    白色的柴桥横跨芦江河,联通老街南北。宋代王安石做鄞县县令时,在穿山半岛筑塘围堤,凿山造闸,兴修水利,开辟街市,相传由当时一位柴姓商人在芦江河上建起第一座桥梁,起名柴家桥,后改名柴桥,从此桥以姓得名,地以桥出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仑柴桥街道的面貌日新月异,却依旧不改老街作为柴桥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闲逛一圈会发现老街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弄堂名,蒲鞋弄、茶亭弄、当店弄、美丰弄、咸草地弄、水龙口弄、智昌弄……一条条小巷、弄堂共同织就一张生活的网,藏着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气。

    如果大家也有兴趣,不妨亲自去趟柴桥老街,我相信一定会不虚此行!

    探寻老街 亲近传统

    北仑区岷山学校504班

    刘珂含(证号2331527)

    指导教师 何伟

    柴桥老街具有百年历史,复古的文化气息覆盖着老街的一草一木、房屋、墙瓦、河流、屋内的人儿,我们在学习了地方课程《水乡古镇》后,开展了实地探寻柴桥老街的活动。

    走到了芦江,隔河相望,远山一峦一脉。重重叠叠,层次分明。山因芦江而雄俊,水因翠峰而清澈,青山相伴,山水相映,此时的芦江不是寂寞的吧。芦江流域的文化底蕴也非同小可。王安石在此地任县令时,曾兴修水利,开辟街市。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喝芦江水长大,从芦江坐航船出去的柴桥人,还成就了一批“宁波帮”实业家和商人。芦江是古镇的血液,沿海而建的老街是古镇饱经风霜的青筋,是古镇历史的主角,演绎着说不完道不尽的风情。

    柴桥老街的风味中,少不了传统美食。柴桥出名的是生煎,我向往之已经很久了。走入店铺林立的老街,排队吃生煎的队伍就如同一条巨型的长龙,当店一开门,排在队首的前几位必定涌上前去要上几个生煎,再来一碗紫菜汤,用醋裹着生煎,狼吞虎咽,令人回味无穷,来得晚的人便一边刷手机,一边随着排队吃生煎的人潮流动……这边的生煎的确是好,口感细腻,色泽艳丽,有着一些金黄色,让人看着就嘴馋不已。

    跟着老街吃遍美食;跟着芦江,奔涌向前。家乡的古镇令我留恋。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