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学习盘香扣制作。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丹 王宁)“给盘香扣定型、裁剪、缝制的每个环节都是精细活,一针一线、一折一叠、一拧一绕,必须做到胆大心细。”12月7日下午,在宁海县胡陈乡东仓小学的课堂上,同学们在宁海县非遗盘香扣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姝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盘香扣桃花制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打磨,一朵朵玲珑有致的粉色桃花在12月的冬日里娇艳绽放。 据悉,盘香扣是从服饰的打结系绳演变而来的传统技艺,从唐朝沿用至今,是中国妇女服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宁海十里红妆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圆满”“团圆”的美好寓意。2022年,东仓小学作为民盟宁海县基层委员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在胡陈乡及民盟宁海县基层委员会的共同助力下,引进非遗项目,开设了盘香扣文创课,并邀请陈姝吟来校授课,旨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 “盘香扣里浸染了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但是由于当下的服装越来越趋于工业化,盘香扣技艺逐渐受到冷落。在课堂上,通过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的展示,以及结合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胡陈桃花,开展盘香扣科普与制作,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陈姝吟介绍,自盘香扣文创课开设以来,已经培养出了2批盘香扣手工小达人,未来将结合胡陈土豆、胡陈水蜜桃等本土地方元素,设计出更多精美的盘香扣作品,赋能非遗文化传承。 胡陈乡东仓小学校长庞伟杰表示:“胡陈乡东仓小学地处偏远乡村,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非遗盘香扣文创课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校体艺类教学的进步,更让学生在制作盘香扣的实践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培养信心,发展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