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地青少年共画“石头画”。 |
 |
在百草园读课文。 |
 |
在西湖边流连忘返。 |
 |
在横坎头村参观。 |
12月8日下午,乘坐了近4个小时高铁后,湖北黄冈市团风县问津中学的58名初一学生抵达杭州东站,开启了黄冈青少年“诗画江南,活力象山”研学之旅。4天时间里,同学们先后走进杭州、绍兴和宁波,在旅行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这是由宁报文旅为黄冈学生量身定做的研学产品。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张培坚 文/摄 在杭州 看西湖山水美如画 “西湖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一天的研学主题是“西湖山水,诗画江南”,带队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杭州西湖博物馆,向同学们介绍了西湖的“前世今生”。 “这鸟的叫声真好听。”在西湖鸟类叫声展台,秦逸皓同学把耳朵贴近听筒,听着里面的各种鸟叫欣喜地说,“我喜欢看鸟,这边的很多鸟类我还从没见过呢。” 在一座清代银质鎏金掐丝画舫前,程梦琦和余佳两名女生看得很仔细。对于这次浙江之行,两人连声说“太好玩了”。“我7岁时来过杭州,当时玩了些什么都忘了,这次可以好好看看,和同学一起研学也更有意义。”程梦琦说。 对西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同学们前往钱王祠边的西湖畔,切身感受西湖之美。正值太阳西斜,湛蓝的湖面上画舫游弋,岸边游客如云。面对眼前的美景,同学们兴奋不已。 “好美呀,西湖的水!”汪雅诗同学边喊边冲向湖边,坐在岸边的石头上欣赏眼前的美景。此时阳光柔和,打在她青春洋溢的脸上,同学用手机帮她留下了这一美好瞬间。“我妈妈来过杭州,逛过西湖,她给我说过西湖的美,今天自己来到实地,发现西湖比妈妈说的还美。”汪雅诗开心地说。 在绍兴,百草园里诵读鲁迅名篇 “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天一早,响亮的口号在周恩来祖居前的小广场上响起,同学们面朝周总理铜像,神情端庄肃穆,有序敬献洁白的菊花,深切缅怀周总理,表达对伟人的无限敬意。 “周总理对绍兴有特殊的感情,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惧艰险回到故乡绍兴视察抗日前哨阵地,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看望家乡父老。这尊汉白玉雕像就是根据周总理在其姑父家门前拍的戎装照而创作的。”在百岁堂里,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总理与绍兴血脉相连、亲情相融的故事。 “周总理是个伟大的人,他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的精神风范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走出周恩来祖居,陈雅静同学颇有感触地说。 “周家新台门建于清嘉庆年间,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在鲁迅故里,工作人员给同学们介绍着周氏家族的兴衰史,“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在百草园里,同学们齐声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朗书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我看过《朝花夕拾》,今天在鲁迅生活、学习的地方又买了本《呐喊》,回去好好读。”秦佳园同学兴奋地说,自己是第一次离开湖北,来浙江研学带一本鲁迅的书回去,很有意义。 在余姚,领略“浙东红村”的拼搏精神 “1943年8月,中共浙东区委进驻横坎头村。1945年1月,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并以横坎头村为驻地。从此,横坎头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名扬大江南北的‘浙东红村’。”在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看着展板上的图文资料,同学们感动于浙东人民尚武抗争的铮铮铁骨,亦感动于当代横坎头人建设富裕村庄的拼搏精神。 随后,同学们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了解浙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所留下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结束,工作人员给同学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梁弄大糕。“真好吃!”“味道有些像家乡的糯米糕!”品尝着香甜糯软的梁弄传统糕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开心与幸福写在每个人脸上。 傍晚时分,同学们乘车抵达位于象山的中国海影城。晚餐后,大家入住太空舱,工作人员展示了如何快速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让同学们在旅途中又习得一份生活技能。 在象山 看海玩沙“读懂”渔文化 “哇,这么多渔船!”“渔船这么大呀!”12月10日,大巴车刚开进石浦,同学们便被渔港码头的独特风情所吸引。 石浦是“活着的古渔镇”,下车后,同学们走进依山而建的石浦老街,看着成片的明清老建筑,以及沿街摆放的用海螺、贝壳等制作的工艺品等,眼里满是新奇。 研学的队伍引起老街居民的关注,得知同学们来自湖北,70岁的王师傅热情地拿出自己种的橘子招呼大家:“不要钱的,不要钱的,都是我自己种的,你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吃个橘子!”老人的热情让同学们感慨“老街居民真热情”。 来到半边山沙滩,大家更兴奋了。绝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看海,他们冲向海边,看海浪翻滚,让海风拂面。胆子大的同学甚至顾不得天凉,脱掉鞋子赤脚踏浪,和大海来一次亲密“接触”。 “我一直想看大海,今天终于实现了,好开心!”胡咏馨同学一边在沙滩上画心一边说。曾奕博同学同样是第一次看海,好奇的他用手指头沾了点海水放嘴里,“呦,真是咸的呢!” 同学们奔跑着、跳跃着,欢笑声和海浪声交织成一首快乐的乐曲,在沙滩上回响。 下午,同学们又参观了中国海影城,晚上又在中国海影城的“王牌百乐门”舞台上载歌载舞,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自己。 12月11日,同学们走进军营接受红色教育。“选择成为潜艇兵,就是选择了寂寞与艰苦,选择了坚守岗位、担当使命。”当天一早,同学们来到海军驻甬某部队军史馆,部队官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部队发展壮大的历程,官兵们不畏艰险挺进深蓝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动不已。“海军战士好伟大,我要好好学习,长大穿上海军蓝,为国卫海。”一颗梦想的种子悄悄在陈心平同学心中萌芽。 离开兵营,同学们奔赴象山县塔山中学,开始两地青少年融情交流活动。 塔山中学的同学们准备了小石头、画笔等原材料,利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两地学生在美术老师奚英恣的指导下创作“石头画”。 “真的太神奇了。”童乐瑄同学说自己是第一次接触石头画,根据石头的形状她画了一只大熊猫。 创作结束后,便是两地学生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我的家乡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值得游玩的地方很多,也有很多特色美食……”孙梦钵同学和徐锐哲同学先后上台介绍自己的家乡和学校,并向塔山中学的同龄人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去黄冈做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彩的江南研学之旅让我们在感受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被接待老师的热情所感动。”在告别宁波踏上返程之际,湖北黄冈市团风县教育局基教股干部周建兵满怀深情地表示,象山县和团风县接对帮扶,这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身心,增长了爱国情,“我们回去后会把所研、所学、所获分享给团风县所有师生,把象山县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团风县全县中小学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