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学们在登山中。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王铭 郑莹)对普通人来说,在周末或节假日,与三五好友结伴畅游在山水间,并不是难事。但特殊孩子则不然,他们几乎足不出户,登山更是少之又少。12月8日,象山县培智学校组织了一场登山活动。百余名特殊孩子走到象山县珠山村,爬上了珠山,登顶成功的喜悦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活动中,特殊学生们与普通人无异,爬山、欣赏风景,展现出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路途中,七年级的班主任、保育员们还带着学生采花、摘草。“好美啊!”“这个悬崖上也长了花!”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虽然,爬山过程中,学生体能跟不上的情况频发,“掉队”的也有,很少有班级能全体同时到达终点。但为了登上终点,品尝到山顶的美食,大多数孩子都坚持下来了。 历时2小时,所有的特殊孩子都到达了终点。“体能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两小时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一次登山活动肉眼可见地锻炼了特殊学生的心肺耐力。”学校副书记王俊龙说。 爬到山顶,学校给孩子们准备了南瓜、萝卜、大头菜、土豆等时令菜蔬作为奖品,学生们又捡来了柴禾,自己动手生火、煮大锅饭,“山顶野餐”的快乐让他们乐不思蜀。 为什么带特殊孩子出去爬山呢? 象山县培智学校副校长励海珍介绍,在学期初,培智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对毕业的特殊学生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毕业后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和工作单位。 “我问其中一位毕业生小陈(化名)周末干了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好像不工作的日子就只能在家里待着。”励海珍说,学校花15年培养他们,是希望他们能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休闲娱乐也是很重要的。“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学校得多多组织户外活动,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能像普通人一样开展休闲活动,过积极向上、有品质的生活。” 还有一件事情直接促成了此次爬山活动。今年10月,浙江大学运动科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健教授带领团队为全校的特殊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发现全校仍有99%的特殊学生心肺耐力落后于同龄的普通学生。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体育活动时长增加、体育活动游戏化等,却收效甚微。“我们认为,要提升学生的心肺耐力,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此为出发点,王俊龙提出了“去爬一次山”的构想,希望在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提升体能。 王俊龙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如何让特殊学生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同时,继续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强健学生的体魄,致力于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