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准的力量

12月6日,在湖南冷水滩区伊塘镇庙山村,施工人员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近日,宁波市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名单出炉,其中,由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硅外延片》等共5个标准项目入选“2023年度宁波市标准创新贡献奖重大贡献奖”。宁波市标准创新贡献奖是我市标准化工作史上的第一个政府荣誉,每两年评定一次,分重大贡献奖和优秀贡献奖,最多各5项,分别最高给予50万元和15万元的奖励。

    那么,标准创新究竟是什么?标准为什么还要创新?为什么要给予标准创新这么大力度的奖励?

    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标准讲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指标准、规则。对于标准,可以说,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

    主讲人 浙江万里学院 俞跃

    

    标准无处不在

    当我们去评判一件物品或一件事情的好坏、喜恶时,总要有一个标准。否则就会被认为太主观,甚至太随意。太主观、太随意,显然不是一个正面的说法。相反,标准就意味着客观、不随意,也就是被认为评价是可靠的、可信的。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标准是无处不在的。此刻,我正在写这篇文字,编辑对于我这篇文字写得怎么样,也一定是有一个评判标准的,符合标准的,才会录用见报。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标准的无处不在,我们的感受也会愈加明显。这些年日渐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中国高铁输出的火车轨距,小到乐高的模块组,电视机所用的英寸,乃至现在还存有不同看法的预制菜,都是有标准的。标准成为了人们沟通的桥梁,也是使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前提之一。如果组装乐高的时候,缺了某个小部件,因为小部件都是有标准尺寸的,是可以买到的,就不会影响乐高的组装。

    标准种类繁多

    标准不仅是无处不在,更是种类繁多。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尽管标准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但对标准究竟有哪些,我们未必清楚。简单来说,标准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等等。从标准的内容来看,涉及医药、机械、铁路、农业、化工、军工等等方面。

    国家标准简称国标(GB),是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有43720个,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比如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材料、制造流程、包装等都是强制性的标准,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是不得生产和销售的。而快递服务资产配置与管理要求就属于推荐性标准,对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

    行业标准是对那些没有国家标准,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通常由国务院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团体标准主要是由国家一级的行业协会制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国标和行标时,制定的团体标准必须高于国标和行标。企业标准则是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是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经其批准的设区的市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用标准时应该遵循的顺序为国标、行标、团标、企标。

    其实,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是国际标准,也就是ISO,比如ISO9001。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在我们的认知中,似乎达到了ISO标准的,质量就高,有保证。正如后文要提到的,中国的标准要与世界标准接轨,中国标准要成为世界标准,不仅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有一段路要走。

    标准力量很大

    标准不仅种类繁多,其效力、效益也很巨大。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都是在建立一种标准,这对于实现国家统一、推动解决秦朝政权治理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甚至,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统一性、连续性等特点都与标准的建立相关。

    大规模的产品标准化运动,大概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推广,这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有很大的关系。但大量生产后,如果不能标准化,那么就不能科学管理、不能除去消耗,其实也就不能大量生产。因此,产品标准化运动直接影响到商业利益。

    好吃的中餐,之前为什么难以走出国门。菜谱中的适量、少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绊脚石。这些标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秩序和保障。通过遵循这些标准,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沟通、协作和交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些标准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因为它们确保了每个人都在相同的规则下生活和竞争。

    如果从更宽泛的角度看,标准也是一种规范。这里的规范不仅包括物理世界,也涉及伦理世界。正如本文开篇所举的评价问题,其实研讨任何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去观察,不容有丝毫成见或利害关系的存在,方可不偏不倚地根据事实的真相,得到一个合理而公平的判断。此点的重要性是人人所公认,可是也最容易为人人所忽略;因为通常情况下,大家考虑某一事件或者某一问题时,每每在不知不觉间掺入主观成见,使事实的真相为之掩蔽,同样,利害观念也往往使人们判断问题的正确性降低。这时,标准的力量就尤为重要。

    标准是话语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标准的问题,极为重要。因此,我国在不断完善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要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引领国际标准。

    从被迫接受标准到创新产品,再到输出标准,中国的崛起,也是一个标准之争的过程。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首先要使国家标准符合世界标准,我国已废除了12%的与国际标准不符的国内标准。但是当一定的贸易和投资的规则达成以后,那么就会有新的国际标准,这个时候国际标准由谁来制定、由谁来引领,就成为了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是物质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那么“标准”则是构成经济领域生产合理化的重要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标准化对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是27%、25%、23%、12%、7.88%。可见,我国标准化道路上还需要一段路要走,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潜力巨大,又很迫切。我们首先要承认新兴行业的行业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正视差异,并研究路径,但由于标准化会产生“路径依赖”,所有后来者都必须在这个已有的秩序中行动。因此,中国应积极将国内标准推向国际,提升中国行业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纳为国际标准的占比。

    由此可见,宁波市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很重要的奖项,这次获奖的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其中,有近1/3的项目来自“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标准制定填补国内甚至国际标准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进一步凸显了标准创新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但是,符合标准就是好产品吗?其实,标准是门槛,是法律底线,让0消费者满意、提升国家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在做好标准的同时,更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旨归,切实提高标准化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