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想各种办法教孩子们。 记者 张培坚 摄 |
 |
教室里的 升旗仪式。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章萍)12月27日,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老师吴露露在年终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是充满挑战,有时感到挫败,总体很有收获的一年。 今年,吴露露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担任学校新设立的“星星班”班主任。“星星班”今年共招收6人,全部是自闭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孤独症实验班。虽然学生只有六个,但老师却有N个——班主任、生活助教、康复师,及其他任课老师。 走进“星星班”,到处都是特别的布置。地面印着数字和小脚印,这是给孩子们排队的指示;墙上贴着开关水龙头、上洗手间、洗手等生活常识的图示,这是给孩子日常校园生活的指引;黑板上,每天都会贴上当日课程及上课教师形象图,且每上一堂课,就把这部分内容翻转,给孩子们以明确信号;教学上,老师更多以图片、视频、音频、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从暑假开始,我就一直在学习了解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和教育方式,刻板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可以抓住这一点,将学校规则和课堂要求视觉化,帮助他们学习。”吴露露说,班主任的办公桌就设在教室里,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情况,两名生活助教全程配合教学和活动。 “星星班”的课程,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绘画与手工、融合实践活动等,每周都有“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同时,学校还与高校合作开展融合教育研究。 虽然只有6名学生,但对老师的挑战一点不少。6个“星宝”各有特点,津津总是拍手,纯纯执着于翻书本,伶伶则是坐不住……一开始,课堂是混乱的,在一次次的纠正、陪伴和教导下,如今虽时不时还会出点状况,但孩子们基本能适应一天的校园生活了。 12月初,吴露露一一家访。佳佳同学的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人、机构老师和邻居们都反馈说,自上学以来,佳佳改变了不少,能有一些交流了,家里氛围变好了。 据调查,宁波全市康复机构在训孤独症儿童已逾500人,他们基本在普通学校和各类特殊学校混班就读。 2022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要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党总支书记王韬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对孤独症儿童单独编班。之后,学校将根据实际需求,计划于2024年扩大办学规模,开启浙江省孤独症儿童教育的新征程。 (为保护隐私,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