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表委员与教师代表面对面交流。 |
 |
徐容平 |
 |
吕琴 |
 |
王子瑜 |
近年来,在宁波市“两会”期间,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话题都会引起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重难点?如何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可以做些什么? 1月3日,由宁波市教育局、现代金报联合开展的“代表委员进校园”第二场活动中,2名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受邀走进宁波市洪塘中学,与校长、教师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声音。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樊莹/文 张培坚/摄 校园浓郁的心育氛围 获代表委员认可 座谈前,代表委员们在校长胡龙华的引导下,实地参观学校,感受校园的心育氛围。当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瞬间被眼前一排玻璃柜下展示的乐高作品所吸引,近20件形态各异、主题不一的乐高作品,竟全都出自一位初三学生之手。 “这是学校为904班许永波同学办的个人作品展。”校长胡龙华说,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展览让全校同学都看到了许永波同学的作品,也让许永波同学变得更加自信。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课和心理辅导,还包含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发现并展示学生特长的各类活动,都是心育氛围的一部分。 位于江北的洪塘中学,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先后获得宁波市首批成长指导示范学校、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整合、优化心育特色校本化课程,确立了“四个核心课程”“六种课堂模式”“多元评价体系”以及“两大活动平台”,取得积极成效。 在教学楼五楼,整整一层楼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用教室。代表委员们逐一参观了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正念减压室、音乐放松室等心育阵地。 “来之前我还一度担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和专业度够不够,心理辅导会不会形同虚设。这次走访学校,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软硬件配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心理教育立体化网络平台更是把这块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同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受启发。”市人大代表、宁波技师学院应用设计系教师徐容平说。 助力家庭教育不“缺位” 他们这样建议 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理活动往往更丰富,情绪也会变得起伏不定。在之后的座谈会上,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经验和困惑。 七年级年级主任褚海燕老师说,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家庭环境有关,比如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缺爱;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压力太大。褚老师班上曾经有一名孩子,小时候成绩不好就会被父亲罚跪搓衣板,渐渐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问题。 “我们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完善的体系,但实际工作中也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当我们的老师已经发现某个孩子有状况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却因为种种因素不愿意承认孩子的问题,这是很麻烦的;还有的家长可能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尽管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本等途径,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基本常识培训,但如何全面预防和处理仍是重难点。”校团委书记兼心辅中心主任李佳庆老师说。 学校另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严毅则提到了医院心理健康门诊难预约的情况。宁波在关于心理健康的医教结合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心理健康门诊排队现象也客观存在。 对此,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市政协委员、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子瑜认为,在当前这个转型期,整个社会都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校时间很长,每天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但如果把预防的压力全部转嫁到学校,靠班主任、心理老师“盯”,老师们的压力显然很大。孩子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容易被忽视,所以各方合力十分重要。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琴说,家庭教育不能缺位,父母需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引导。望江社区正打造家庭友好社区,希望能促进社区、学校和家庭三者合力,更好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在此之前,望江社区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开设“宝妈俱乐部”“望父敬子”等活动,量身订制育儿课程,在社区树立一批榜样,推动“家校社”三方联动。 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社会层面还能做些什么?座谈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目前,宁波各中小学至少配备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另外还有若干持心理学A证、B证、C证的老师,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力度和规模在逐年扩大,但资源仍然有限。”市人大代表、宁波技师学院应用设计系教师徐容平认为,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应进一步研究加强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民政、卫健、妇联、慈善等多方协同构建服务平台,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转介和治疗。 王子瑜也提出了类似看法。她补充道,学校可以联合心理学会等民间协会和组织,不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在资质认定的时候,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把进校志愿服务时长纳入考核,激励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吕琴则提出了引进“学校社工”,有效补充学校师资。驻校社工服务项目是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卓铭青少年心理健康慈善基金发起的,首家试点学校就在宁波市洪塘中学。“我知道洪塘中学在引进驻校社工,开展心理活动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学校有良好的心育氛围,希望这个项目能在更多学校试点。”吕琴说,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学校老师,开展个案辅导、智慧家长课堂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