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供图 |
 |
小学生走进宁波市鼠疫纪念馆。 |
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生效实施,进一步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框架之中。 事实上,宁波市各中小学校已通过创新活动手段,拓展活动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林桦 通讯员 陶丹青 周蓉 发挥校外场所教育功能 推动爱国教育走深走实 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浙东“小延安”梁弄、海防历史纪念馆、沙氏故居、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童第周故居……这些红色景点如同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串起了宁波丰富的红色根脉和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随着研学的推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搬到校外场所。 “我很想知道这么繁华的开明街有着怎样的过去?”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鼠疫的幸存者,我想听他们讲讲当时的情景……” 这是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学生拍摄《宁波鼠疫细菌战》短片的一幕,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走进宁波市鼠疫纪念馆,了解那场细菌战的前因后果。学校曾发布《红色读游地图》,宁波市鼠疫纪念馆就是其中一站。在这份红色读游地图里,列举了宁波大市内的23个红色打卡点,引导同学们走进身边的“红色站点”,以边游边读的形式,对话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该校校长黄铁成说:“寒暑假期间,老师和家长带领学生一起打卡,目前23个红色打卡点已游览了一半,这项活动还在持续推进中。” 海曙中心小学也基于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了多年的主题研学活动,从鼓楼到月湖,从天一阁到历史街区……该校老师群策群力,精选学校周边39个场馆,编写了校本拓展课程配套读本《校园内外的千年风韵》。全书以时代为轴,以遗迹为点,串联成线,分年级使用,依次递进。这样的活动,深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印记,传递了浓浓的乡情。 把握重大事件节点 让爱国教育入脑入心 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节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近几年学校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是浙江省第一所正式挂牌的“预备役少年军校”。自1997年成立“预备役少年军校”起,学校始终把“少年军校”作为爱国教育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军训、军事拓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军营、唱军歌、打军体拳、国防知识竞赛等形式,从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怀。每年清明节,该校都会组织“少年军校”学生去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鄞州区英雄烈士纪念碑等地扫墓、缅怀,厚植家国情怀。 2023年清明节前后,宁海县回浦小学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根据单元主题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编撰红色诗集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主题选定、资料搜索、排版编辑到出版面世,同学们亲身实践,让爱国教育入脑、入心。 宁海县知恩中学则将黑板报、手抄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去年4月,知恩中学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举行爱国主题手抄报和黑板报评比活动。每个班级充分利用黑板报和手抄报的育人功能,让创作者从作品的设计意图和教育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黑板报上讲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现了现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和职责。该校近两年先后获得了全省中学团支部黑板报二等奖和三等奖。 深化家校协同 把爱国融入家庭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 在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宁波市荷花庄小学已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自2019年起,每年寒暑假,荷花庄小学都会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的缘起,是我们发现社会上有一些不尊重国旗、不会唱国歌的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校大队部决定以国旗为线,开展近两个月的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抓实抓细。”该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陈跃旭说。 寒暑假期间,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社会调查:一、二年级寻找身边的国旗;三、四年级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不规范使用国旗的现象;五、六年级对于自己发现的不规范使用国旗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假期里纷纷投入到这一项实践活动当中,大家将平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牢记心中。“比如国旗破损依旧悬挂,国旗与其他旗帜一样高度悬挂,风雨天国旗依旧飘扬,庆祝活动结束后小国旗随地丢弃等,这些都是不对的。”三年级一名学生说,这都是他参加活动后的收获。 为了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宁海县黄坛镇中心小学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亲子活动。秋天,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在公园里、小道边精心挑选形状各异的多彩树叶,用“最美秋叶”贴画“最美中国地图”,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该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德辉表示,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的重要性。” 顶层设计,构建爱国教育体系 学校的探索实践只是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宁波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的教育局已在顶层设计上进行了体系构建。 从区域层面而言,身处海防一线,象山县教育局牢固树立“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的意识,将国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着力培养师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自1962年以来,象山各校和部队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当前,46所中小学校开设《身边的国防》《国防教育理论》等校本国防特色课程52门。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入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开展“我是小小兵”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学龄前儿童心中埋下爱国报国的种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托象山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当地资源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为五至八年级学生提供“国防+研学”菜单式课程,每年帮助8000余名学生锻炼成长。 从市级层面而言,宁波市教育局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读本推广、教育案例征集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了“四个一百”等一批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品牌,组织开发100例思政“金课”,录制《宁波党史百人百事》等100例党史微课视频,打造100个校园红色景观,推广100本学校“红色根脉”优秀读本。 此外,宁波市教育局还征集了50个学校红色教育典型案例,评选出了11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完成10项有宁波标识度的学校红色教育研究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