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学历回炉”
观念重塑有助于价值实现

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为了回应社会需求,一些地方调整优化普职院校协同培养模式,采取多种举措满足本科毕业生职前、职中、职后培训需求,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1月9日《瞭望》)

在人们刻板印象中,高学历者大都和技能缺乏交集;然而,越来越多的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回炉”犹如一面镜子,生动而鲜活地折射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知识技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学用相长,“高学历回炉”说到底就是努力成为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不论是“海归技校回炉”,还是“浙大硕士回炉专科”,抑或“硕博考技能证书”,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愿意努力提升技能,根源于高技能人才得到尊崇与激励。在终身学习方兴未艾的当下,高学历者补充技能短板没有原罪。 “高学历回炉”本质上是一种理性选择,意味着高学历人才既要“高”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也要“高”在实践积累掌握的高超本领。

伴随着社会变迁,学历和能力画等号的观念正在转变;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同样离不开教育。澳大利亚的大学既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也为他们颁发能力证书,用人单位更看重能力证书;因为学位证书只是一种知识拷贝和应试水平的体现,能力证书则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过去一段时间,与产业变化、产业需求相比,高校的人才培养明显“慢了一拍”;现如今,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一体,让“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源头活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更充分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呼唤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多的改革创新。只有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双向的人才流动和交叉融合,高技能人才才会加速涌现。杨朝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